近日,一则罚款又引发了极大的质疑,安徽淮南村民顾某某反映,他开小货车去加油站购买柴油给农机加油,被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以“涉嫌未取得危险品道路货物运输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为由,暂扣车辆并处罚金3万元。为交罚款,他卖掉田中水稻后又借了1.2万元。
目前,当地路政方面回应,顾某某的皮卡没有相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证件,而且这个罚款,已经是人性化按照最低限度进行罚款,如果有异议可申请行政复议。
如果要硬搬相关条例,当地路政作出的处罚并没有问题,毕竟擅自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的危害性极大,法律规定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将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要知道上次一商贩只是因卖了5斤不合格的芹菜,都被相关部门罚款6.6万元,而那5斤不合格的芹菜,危害性显然无法和顾某某用皮卡车运输柴油相比,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好像当地路政确实做到人性化罚款。
可是法律关于擅自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的规定,明确表明了是经营用途,而顾某某并非经营,只是买来给农机加油,如果硬要依法依规处理,显然当地路政作出的处罚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近年来,各种奇葩的罚款事件频出,让人不禁想问,到底应该如何处罚才是最合适的标准,特别是往往小问题的时候,罚款却巨大!而大问题的时候,罚款却轻飘飘,如中建二局因下属分包单位拖欠53名农民工工资逾140万元,可最终却被罚款2000元。
罚款的目的在于惩戒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可总是发生令人质疑的处罚,那么必然会让这个威慑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法治的框架下,每一个罚款决定都应该是公正、合理、透明的。相关部门不能仅仅机械地执行法律条文,而应该深入探究行为的本质。对于顾某某这样的情况,应该明确区分经营与非经营行为的界限。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这种严重损害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以彰显法律保护弱者、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只有这样,做到过罚相当,才能真正量出公平,才不会让公众对罚款制度充满质疑,才能让行政处罚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保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