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期咱们讲到,论恐热对鄯州发动了五次进攻,虽然这些攻势都被尚婢婢一一击败,但这种阴魂不散的袭扰,也让尚婢婢不胜其烦。

老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对尚婢婢来说,论恐热就像一只蚊子,围着脑袋嗡嗡飞,不定什么时候就下来咬一口。

但尚婢婢也没什么办法,陇右的战争资源明显强于河西,他也没有能力给论恐热来个逆袭。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后,尚婢婢有了主意,他准备给论恐热来个釜底抽薪。

他派出手下在陇右各地到处张贴小广告,历数论恐热的残暴行径,揭露他自称大相的谎言。

其中的一段话特别有杀伤力,“汝辈本唐人,吐蕃无主,则相与归唐,毋为恐热所猎如狐兔也。”

这份公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支持论恐热的唐人纷纷离散。

此时的论恐热也很惆怅,他想通过战争扩充地盘,但对鄯州的进攻屡遭失败,军心士气大受影响。

手里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但砍谁呢,确实有点举棋不定。

就在这时候,论恐热转念一想,鄯州小而弥坚,确实不太好弄,可东边有个柔软的胖子啊!

我捅它两刀给自己回点血,然后再砍尚婢婢不就得啦!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五月,论恐热点齐兵马杀奔盐州(陕西定边),唐蕃最后一次盐州之战爆发。

论恐热怎么就突然惦记上唐朝了呢?

因为唐朝政坛上,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动荡。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李炎嗑药嗑猛了,暴毙而亡。他叔叔李忱在宦官拥立下继位,是为唐宣宗。

因为唐朝政坛上,正在经历一场大动荡。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李炎嗑药嗑猛了,暴毙而亡。

李忱在宦官拥立下继位,是为唐宣宗。

我们以前讲过唐宣宗李忱,他继承皇位属于很少见的逆序上位。

李忱既不是唐武宗李炎的儿子,也不是李炎的弟弟。

他是李炎的叔叔,比唐武宗还大一辈儿。

因此李忱继位后,对唐武宗的政策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就在唐朝政局动荡的关口,论恐热带着党项、回鹘等部落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奔盐州。

关于盐州的重要地位,之前的节目里已经反复提及了。

此地是朔方与关中的衔接点,因此成了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 ,蕃军首次进攻被盐州刺史李国臣拼死击退。

次年二月,吐蕃名将恩兰·达扎路恭再次围困盐州,又被唐将李怀光挫败。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大相尚结赞攻占了盐州,而后挥师东进连克夏州(今陕西靖边县)、银州(今陕西米脂县),成功切断了关中与朔方、回纥的联系。

但陕北地区的严寒气候不适合蕃军长期驻扎,尚结赞在撤军时拆毁了盐州城墙,“悉焚其庐舍,毁其城,驱其民而去。”

此后六年,盐州一直处于残破无人的状态。

唐军因机动能力不足,不敢与蕃军野战,无力恢复盐州城防。吐蕃则是满足于狼群战术,以流动掠夺来获取资源,也没心思筑城固守。

直到贞元九年(793年),唐军力量稍稍恢复,策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佯攻战术,趁吐蕃无暇他顾的机会重新修筑了盐州城。

为此白居易还欣然写下了《城盐州》一诗。

之后八年,盐州一直都在唐军手中,吐蕃则被迫减少了袭扰朔方的频率,“由是虏惮,不轻入”。

到了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卷土重来,再次对盐州发动进攻。

当年七月十八日,吐蕃大相论莽热兵围盐州,二十九日继续深入的蕃军攻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杀刺史,毁城郭,大掠城内居民。

九月,孤立无援的盐州节度使杜彦光被迫放弃盐州,吐蕃纵兵掠夺并再次将盐州焚毁。

唐朝为缓解朔方的压力,采用了“围魏救赵”之计,命剑南节度使韦皋发兵川西。

韦皋所部2万人分兵9路齐头并进,向吐蕃辖区发动了进攻。在川西诸羌和南诏的配合下,唐军进展顺利连克七座城池,五座军镇,焚毁堡寨一百五十余座,斩首万人,俘六千余人,受降三千余户,兵围维州(四川理县东北)及昆明城(今四川盐源)。

川西局面的突变让赤德松赞倍感压力,他一边在康区实施大料集(临时征调程序)来征调兵员和物资,一边紧令论莽热南下解维州之围。

韦皋则在河谷内设伏,大败吐蕃援军,生擒论莽热“献俘阙下”,朔方唐军也趁机重新恢复了盐州城。

这场大战是安史之乱后,唐军少见的大胜,可以看做是唐蕃百年国战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吐蕃进攻的频率和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唐军则开始用建筑堡垒的方式将防御纵深逐步向外推。

唐宪宗的元和十四年(819年)盐州城下风云再起,吐蕃东道节度使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儿,兴兵15万军队围攻盐州。

这次吐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事先制造了大量的攻城器具。围住盐州后,蕃军从四面同时展开攻城,盐州刺史李文悦亲自登城振奋士气,凭借高大的城墙拼死抵抗。

残酷的攻防战持续整整二十七天,终于等到了救兵。

为了解盐州之围,唐朝也展开了积极的运作,驻军凤翔的野诗良辅、驻军泾原的郝玼分别带兵杀入吐蕃控制区内掠马焚城,缓解盐州的压力。灵武牙将史敬奉率两千五百名朔方士兵,深入荒漠绕到蕃军背后发动了突袭。

吐蕃将领根本没想到会有唐军从荒漠中杀出,既不知唐军从何而来,也不清楚援军的多寡。在唐军内外夹攻之下,蕃军惨败。史称“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经此一战,野诗良辅、郝玼和史敬奉三人名震吐蕃。《新唐书》记载:“史敬奉与凤翔将野诗良辅、泾原将郝玼皆以名雄边”。

这次盐州之战后,唐蕃再无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长庆会盟的曙光终于出现在历经百年战火的河陇。

以上就是唐蕃在盐州城下的六度交手,虽然唐军获得了五次胜利,但也在吐蕃的军事压力下两度放弃盐州。论恐热在大中元年发动的进攻,已经是蕃汉两个族群围绕盐州的第七次军事冲突了。

唐朝得知论恐热发兵朔方后,命河东节度使王宰率兵救援。

王宰也挺逗,他没有贸然进兵,而是找来了帐下的一员战将。

这位将领名叫朱邪赤心,乃是沙陀部落的首领。

王宰对朱邪赤心说:“五十年前,沙陀举族来投,如大唐闭门不纳,沙坨早已亡族灭种。

此事你可还记得?!

现今尔等的仇人(吐蕃)正在围攻盐州,此乃上天给汝复仇的机会,用血洗去往日的仇恨,汝可有胆色?!”

沙坨人都是些率直汉子,哪受得了这种挑唆?

听到王宰的话,当时就炸了。

硬邦邦的扔下一句遵命,咬着牙,掉头就跑了。

回到部落,朱邪赤心尽起沙坨勇士,高过车轮的男子全部上阵,健壮的妇女也随军出征。

这支沙陀军队带着冲天的怨气如凛冽的西风一般卷向了盐州。

等他们赶到盐州城下,论恐热正在组织攻城。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沙陀人二话不说,瞪着血红的眼睛发动了冲击。一击便凿穿了吐蕃军阵,后续的士兵像疯子一样冲向吐蕃士兵大肆砍杀。

唐军看到沙陀与吐蕃展开了混战,也冲出盐州捅了一刀。

内外夹攻之下,蕃军惨败,论恐热又是只身逃走。

现在你们知道,我之前为啥要仔细的讲沙陀人的血河东归路了吧。不了解这段历史,你就很难理解沙陀人解盐州之围时的滔天恨意。

凭此大胜,朱邪赤心被任命为蔚州(今河北蔚县)刺史、云州守捉使。等到868年(唐懿宗咸通九年),庞勋起义爆发后,朱邪赤心又受命平叛,被授予大同军防御使,赐名李国昌

从此以后,这支沙陀人便成了“国姓爷”。

李国昌的儿子叫李克用,李克用的儿子叫李存勖

923年,李存勖称帝,因为是“国姓爷”,入过李唐的皇籍,故以王室后裔自居,沿用大唐国号,史称“后唐”。

“后唐”是我们为了跟李唐王朝区分加了个后字,但在李存勖看来,唐朝根本就没灭亡,俺们家的朝廷就是唐朝。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沙陀李氏的想法,李存勖称帝的923年在沙陀李氏的概念里是“天祐二十年”。

“天祐”是唐昭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他被朱温干掉后,傀儡皇帝李柷(唐哀帝)所沿用。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李柷禅让,唐朝正式灭亡。按惯例来说,天祐的年号就该过期作废了。

但沙陀李氏一直在用天佑年号,表示根本不承认朱温的后梁。你丫就是个篡位的奸佞,老子才是李唐的正根儿!

老子一直用唐朝年号,就是为了告诉天下,唐朝没完,还有老子在。

就这样,沙陀李氏一直在用天佑纪年,直到李存勖称帝,才把年号改成了同光

后唐政权灭亡后,江南地区又出了一个叫“唐”的政权,这就是最终归于北宋的南唐。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巧合,后唐灭亡于936年,南唐建立于937年,看上去似乎有点继承关系。

但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巧合。

后唐建立之时,国号并不是“唐”,而是“齐”。

此时的皇帝还叫徐知诰

两年后徐知诰恢复李姓,自称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孙,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从“后唐”、“南唐”的例子可以看出,唐的国号在当时依旧有强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将会成为后续河陇变化的伏笔。

论恐热被唐军击败以后,发现唐朝也不软,而且唐军善于守城,蕃军却不善于攻城,去东边揍唐朝属于以己之短克敌之长,相比来说还是尚婢婢好对付一点。

就在盐州之战爆发的第二年(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发生了两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就在这一年,张议潮集合沙州各族民众驱逐吐蕃守将,相继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吹响了归义军复唐的号角;

还是在这一年,唐朝凤翔节度使崔珙击败蕃军,收复陇关道上的清水县,为收复天水(秦州)铺平了道路。

这两件事情本身并不相关,沙州与清水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但这一东一西的两个事件,代表着吐蕃在河陇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已彻底松动,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张又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导致吐蕃统治快速松动的原因,正是论恐热与尚婢婢的战争。

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堪称是吐蕃王朝的掘墓人,至少是掘墓人之一。

大唐已经开始西进了,此时论恐热作为陇西地区的统治者在干什么呢?

他也在西进!

就在唐军围攻清水县之时,他派大将莽罗急藏率兵二万西征。

到了第二年(大中三年,848年),归义军声势渐起,在初步收复沙州、瓜州后,开始发兵西州(新疆吐鲁番)扩张势力范围。

而这年的二月,论恐热再次率军西进,来找尚婢婢的麻烦。

这次论恐热吸取了之前的经验,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由于之前屡败论恐热,鄯州将领普遍出现了轻敌的思想,他们视论恐热为草芥,纷纷要求主动出击。尚婢婢倒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认为以前的胜绩只能算小胜,还不至于让论恐热伤筋动骨。现在军中出现了骄兵的倾向,论恐热反倒变得小心谨慎了,如果贸然出兵必遭大败。

《资治通鉴》的原文为:“婢婢诸将欲击恐热,婢婢曰:‘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战必不利。’”

但尚婢婢的告诫被手下将领当成了耳旁风。

这帮人带着部队,一窝蜂似的冲向论恐热,就怕跑得慢了分不到功劳。

这件事情充分暴露了尚婢婢的性格弱点。

古人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没有瞪眼宰活人的脾气,哪能压得住军队里,那帮愣头青?!

我之前就曾经说过,就尚婢婢那种疏懒的性格,不可能练出一支天下强兵,更大可能,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柏杨先生在《大中之治》中评述尚婢婢:“一个大军统帅,明知道发动攻击一定失败,却无法阻止将领们发动攻击,恰恰说明这个统帅没有统御能力,不堪胜任他的工作。史书上对尚婢婢太多赞扬之辞,使人相信他是韩信再生,河州之役是一次严格考验,他不过一个平常之辈!”

除了尚婢婢的性格缺陷外,这件事也在隐隐告诉我们。

不管是尚婢婢,还是论恐热,他们手下的军队已经不是吐蕃王朝那支军法森严、令行禁止的铁军了。

这时候的吐蕃军队更像是回到部落联盟时期的军事集群,带兵的都是一帮军头,打赢了一窝蜂地往上拥,打输了全都跑没影了。因此才会出现,论恐热的部队打败仗,大将纷纷投降;尚婢婢的部队根本不听统帅的指挥,按自己的想法进攻。

尚婢婢的部将不听指挥,贸然渡河展开攻击,这下正和论恐热心意。此前论恐热虽屡遭失败,但都是败在尚婢婢的谋略之下。这次两军正面交锋打野战,鄯州部队被论恐热打得大败亏输。鄯州溃兵向着老家抱头鼠窜,论恐热在后面穷追不舍。

所幸鄯州还有一个能擦屁股的人,尚婢婢早就预见到出击必败,他特意河边驻军布防,等溃兵退回来,一把火烧了河桥,总算挡住追兵。

论恐热杀到河边无桥可用,又看到对岸阵列森严,也不敢贸然渡河,只能目送尚婢婢撤回鄯州。

经此一战,双方重新回到了均势,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在论恐热和尚婢婢死磕的时候,陇西地区发生了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

《资治通鉴》记载:“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宜谕使,诏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

同年六月条目又记载:“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磐、石峡六关。

秋,七月,丁巳,灵武节度使硃叔明聚长乐州。甲子,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关。甲戌,凤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诏邠宁节度权移军于宁州以应接河西。”

这就是唐宣宗李晨的两大政绩之一,三州七关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