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周恩来在于都出发前夕,亲临赣南省作了重要指示。毛泽东找赣南省委组织部长罗孟文谈话,嘱咐他要紧紧地依靠群众,坚持赣南游击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孟文

1934年12月下旬,罗孟文临危受命担任杨赣苏区特委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委,率领红十三团坚守杨赣苏区,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因为在向西洋山突围途中遭到国民党重兵埋伏,加上红十三团团长陈亦发火线叛变,杨赣苏区特委和红十三团几乎全军覆灭,特委书记罗孟文因突围途中腿部受伤,被强制离队治伤,得以幸免遇难。

罗孟文听到部队失散的消息,再也无法安心养伤。他对吴才生说:“我决定今天晚上离开这里,去收集打散的同志,重整旗鼓再干起来。”他又开导哭泣不已的警卫员,说:“我们能找到一些失散的同志的,我们的力量能慢慢大起来的。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革命到底! ”

雨夜闯文寺遭“铲共团”围捕

1935年5月,春雨连绵。罗孟文带着一块油布,拄着一根杉木拐棍,与警卫员一起离开了茶芫岗珊坑谢山下,潜往白区赣州东郊,准备上油山。他对这一带的地形山脉、大小道路虽然很熟悉,但敌人在沿途都筑有碉堡,布有岗哨,行走仍然十分困难。他们白天躲在山沟里,晚上出来找群众打听情况,摸索可行的道路。

由于沿途得到革命烈属梁妈妈、许才秀,红军家属刘秀的大力帮助,他们才绕过了重重险阻,来到了离家4里路的偏僻大庙文寺。守庙的老丁俵,在清溪乡苏维埃政府当过炊事员,是个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单身汉。他向罗孟文控诉了国民党军进村后的种种暴行,当说到全区有300多名苏区干部和群众被枪杀时,眼泪夺眶而出。他又告诉罗孟文,现在清溪村驻有一个营的粤军和30多条枪的“铲共团”,估计敌人很快会来搜查。从老丁俵口里,罗孟文得知和自己一起参加暴动、曾任东郊区委书记的刘有沣还活着,便要老丁俵去找刘有沣来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夜两点,风大雨狂,刘有沣应约来到文寺。罗孟文对他说,要坚持革命,咱们一起去找地下党组织。刘有沣满口答应。正在这时,保长带着士兵来文寺搜捕。老丁俵在庙门口大声说:“你们到底是搜谁呀?这么深更半夜的……”保长高声喊叫:“抓匪首罗孟文。”老丁俵哭叫道:“保长,这是谁跟我过不去,说罗什么的到我庙里来了。”“全区都在搜查,就搜你一个庙?”

罗、刘二人听到老丁俵报信的声音,当即越墙离开文寺,冒着狂风暴雨,朝茅店方向摸索前进。他们绕过了几个步哨,被一条河水挡住去路。河上有座石桥,但有哨兵把守。别无它法,只有冲过去。石桥上的哨兵发现他们时,大声问道:“干什么的?”罗孟文答道:“搜哨的!”“有土匪吗?”“有。”哨兵被吓得惊慌失措,大喊:“土匪来了!”罗孟文快步跨上石桥,用驳壳枪猛力朝着哨兵的头上打去,哨兵连人带梭镖都掉到河里去了。

他们冲过石桥,接连跑了十几里路,来到三眼桥,在两位贫苦农民的帮助下,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员陈家成家里。陈家成告诉他们,这里的中共地下组织没有受到破坏,并说:“你们放心,只要有我在,就有你们在。”接着他把罗孟文等护送到中共东郊区委组织部部长谭章富家里。

被敌人称为朱毛徒弟严令缉拿

罗孟文把要去油山找中共赣粤边特委的意图向谭章富等人说了以后,大家就商量行动路线。走南康、经大余去油山是最近的,但杨赣苏区的土豪劣绅散居在这条路上,容易被辨认出来。大家最后商定往北走,经万安的乌坑、沙坪,绕道插上遂万交界的良碧洲,良碧洲山上有杨赣的游击队,即使去不了油山,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和同志。

但是,要在白区通行,必须有一张10家联保的“良民证”。经过谭章富和“白皮红心”的甲长谭世伦商量,将谭章富的两个兄弟谭章英、谭章兴的“良民证”拿来了,让罗孟文冒名谭章兴,刘有沣顶替谭章英。准备停当之后,罗孟文对东郊区委的工作作了布置,要他们在长期埋伏、等待时机、保存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利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与敌人进行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天,罗孟文扮做老板,刘有沣陈家成扮扮做伙计,按照计划上了路。当他们走到国民党军占领的万安沙坪时,又发生了问题。这里不仅要有“良民证”,还必须有“通行证”。于是,他们一行三人,又通过旅店老板,花钱买了一张“通行证”,再往良碧洲走去。老板悄悄告诉他们:听说有个姓罗的,是朱、毛的徒弟……那个人不在苏区,猜他一定跑到河西这边来了,所以查得严,没有“通行证’就抓。”在去良碧洲的路上,又听说那里政治情况复杂,各色军队杂居。为慎重起见,他们还是经泰和沙村回杨赣苏区打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们再次来到谢山下,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员吴才生,得知中共杨赣特委保卫局局长周永还带一支队伍从西洋山突围出来了,由于几天没有吃上饭,派了几个战士去挖野菜,被敌人发现包围,战士们与敌人厮杀了几十分钟,少数战土突出了重围,周永还和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这些情况说明杨赣游击部队已经找不到了,罗孟文等再次商议,决定罗、刘先去油山,找李乐天、杨尚奎,取得上级党的指示后,重返杨赣组织力量,继续斗争;陈家成则回家去联络,然后一道上油山;吴才生继续隐蔽,就地坚持斗争。他们写好了一批标语,由吴才生贴到华镇附近的交通要道上,让群众知道红军一定会回来。

去油山路尽无奈当篾匠转向湘赣边

罗孟文与刘有沣离开谢山下以后,再经泰和、万安、遂川,来到赣县五云桥,遇上了一位地方干部。他告诫说,油山现在不能去,因为敌人对油山已经层层封锁,从公路到山脚、从山脚到山顶,敌人都设有确堡和据点,没有敌人的“特别许可证”,无法通过,加上杨赣苏区逃亡出来的土豪劣绅,也都还在这一带活动,不少去油山的同志被他们抓获,他本人就是虎口逃生来到这里的。

这位地方于部建议罗孟文先到泰和县南陂暂时安身,然后设法去良碧洲或湘赣边。他有两位同年老庚在那里,很讲义气,定会帮忙。于是罗孟文、刘有沣又掉头北行到南陂,经过那位地方干部的两位老庚(哥)介绍,他们在当地帮人家打短工,以维持生活,积蓄活动经费,取得合法身份。他们吃苦耐劳,拣最重最累的活干,生活又节俭,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了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听中共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消息,1935年8月,罗孟文只身前往吉安,意外地碰上了在吉安做工的中共茅店区委军事部部长曾祥林。曾祥林的姑父是个邮差,罗孟文托他买了些报纸。在一份地方报纸上,他看到了湘赣边的谭余保带领游击队活动到了永新、遂川、泰和交界的拿山的消息。拿山离南陂只有100多里路。他异常兴奋,与曾祥林一起赶回南陂,准备上拿山去找红军游击队。

10月,罗孟文等装扮成篾匠离开南陂,朝拿山、井冈山前进。为了应付环境,他和刘有沣都拜曾祥林为师,学会了做斗签等手艺,真的成了篾匠师傅。他们在泰和县境一路顺利,但走到离拿山不远的车垇时,却被敌人的几个哨兵截往,以“通行证”过期失效为理由,把他们关起来审讯,并用假枪毙相威胁。由于他们都说是做手艺的,敌人没有抓到把柄;加上中共地下组织多方活动,终于在当地保长那里搞到了新的“通行证”。敌人在没收了他们的手表、钱物之后,只好将他们释放回南陂。从此,刘有沣在南陂招亲安家,建立了遂、万、泰地区的第一个联络点。

聚拢百余失散同志成立党支部

年底,罗孟文和曾祥林来到赣州活动,住在赣州西门外的赤珠岭,和中共水西区委取得了联系,找到了一些失散的同志。罗孟文将曾祥林留在赣州,建立据点,自己便和东郊区苏维埃主席林德标去信丰(油山属信丰县境),找杨尚奎、李乐天。一路上,他对船工讲了许多反对剥削压迫的道理,得到了船工们的掩护。到信丰后,他们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得到杨尚奎和红军的消息。经费快用完了,他们又返回赣州联络据点,各自分头筹集活动经费。

1936年夏收时,罗孟文从赣州去泰和南陂。刘有沣向他汇报说:“这半年多来,在泰和的马家洲、谭屋和万安的下坪、北岗、白土街一带,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移民’。其中,有的是江西省、赣南省和杨赣苏区出来的干部和战士,有的是湘赣苏区逃出来的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孟文决定马上和这些同志取得联系,设法把他们安置与组织起来,以积蓄和保存革命力量。一天,他和几个同志到马家洲街上去,碰到一伙砍柴的,竟都是杨赣苏区逃出来的同志。他们在这一带砍木头,背木头,在深山里住“木棚”,每棚七八人、十余人不等。

罗孟文从这里得到启发,认为进木棚是掩护同志、积聚力量的一种好办法。他们一面和雇主订合同,办埋上山事宜,一面个别串联,安排失散的老苏区党员干部分头到山里集合。开始,大家是进木棚,砍木头,后来又去搞炭棚,烧木炭。在炭棚里,成立了中共支部,并以棚为单位,编成小组,采取各种形式,经常进行形势教育、阶级教育、革命前途和革命气节教育。大家物质生活苦,但由于有了组织,人人都精神愉快。

半年后一天,山下同志送来一份报纸,上面载有西安事变的消息。罗孟文等喜笑颜开。为了弄清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政策,他们派人到泰和县城去搜集报纸杂志,终于看到了中共中央的一个声明,知道了中共中央要求国民党“停止反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的正确主张。

成立临时省委党支部迎接抗战到来

为了进一步观察形势的变化,研究如何把炭棚里的几十个同志分散到广大农村中去开展工作,罗孟文先行下山,住在万安北岗的烈属老徐嫂家里。在这里,他遇见了中共杨赣特委宣传部部长刘飞庭,并得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也在马家洲隐蔽。第二天,罗孟文去马家洲会见了刘启耀,商讨如何把江西省和赣南省失散的干部、战士组织起来的问题,以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

1937年1月底,刘启耀、罗孟文在马家洲的谭屋召开了失散的江西和赣南两个省的主要干部会议,成立了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有党员120余人。会上,推选了临时省委委员7人,以刘启耀为书记,罗孟文为组织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启耀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项英、陈毅下山与国民党谈判,并与断绝联系三年之久的中共中央接上丁关系,赣粤边和江西各地的抗日救亡高潮逐渐形成。1937年9月,罗孟文同刘启耀等到油山,找到了中共赣粤边特委,会见特委书记杨尚奎,战友重逢,分外高兴。根据陈毅指示,取消中共临时江西省委名义,由赣粤边特委分配他们的工作。

此后罗孟文历任中共赣县工委书记、信丰县委任组织部部长、东南分局机关党支部书记、遂万泰中心县委书记、赣西南特委民运部部长。

1939年12月,罗孟文奉上级指示,离开泰和,经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西安,于1940年1月到达延安。1940年至1945年,他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党总支委员。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罗孟文作为候补代表,出席了七大。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南下广赣干部大队,罗孟文被调任支部书记,跟随三五九旅南下,赴南方建设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