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完成新一届内阁的组建后,总统普京即将启程前往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引起广泛关注的一大焦点是,普京是否将在北京与中国官员就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并可能亲眼目睹两国企业的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前一个月,俄方就已透露,与中国的协议谈判已接近尾声,仅剩价格问题尚未敲定。自此之后,便鲜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这预示着双方谈判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项目不仅象征着中俄合作的深度,也直接关系到俄罗斯未来数十年的经济收益及双方的能源战略。

若普京能在新任期的首月内通过此访推动协议的签署,那将是一个具有重大象征和实际意义的成功开端。俄方某消息人士将此形容为“屋内无法忽视的大象”,这是一个在国际政治中常用来指代不可忽视的重要事务的比喻。

这可能表明,俄方认为在未就价格问题达成全面一致前,讨论中俄蒙管道的具体进展尚为时过早。但这终归是必须直面的议题。蒙古国作为该管道的过境国,近期显得相对低调。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曾主动提出促进中俄领导人的会谈,以加快推进项目进程,但中俄双方对此并未作出明确回应。

目前看来,蒙古也已意识到自己在此事上的话语权有限,转而专注于即将到来的六月议会选举,同时耐心等待中俄的最终决定。近期俄方更换了与蒙古接洽的团队,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互动的关键内容。关于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讨论固然重要,是否能在国事访问期间达成协议,则是另一回事。普京访华团队的构成,特别是负责能源的副总理诺瓦克以及俄罗斯企业代表的参与情况,将是观察是否可能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中俄在能源合作中的价格议题历来敏感,具体的合作协议高度保密,谈判双方都会投入巨大努力寻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拉锯战在所难免。

在最后的谈判中,双方终于做出了让步,顺利签署了关于东线天然气项目的合作协议,普京也亲临现场见证了协议的签署。此后,普京曾半真半假地评价中国是一个棘手的谈判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已多次刷新输送天然气的记录,显示了该协议的实际效果。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的这十年间,俄罗斯的外部压力日益增大,与欧洲的能源市场联系逐渐削弱,这使得其“向东看”战略的紧迫性愈加明显。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更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能源合作中的议价地位可能已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