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都昌县朱袍山水域,跃出江面的江豚(戴年华摄)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郑周报道:“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还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21年全面实施禁渔以来,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由禁渔前最差的“无鱼”提升了两个等级;长江江豚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达到1249头、增加了237头;长江刀鱼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分布水域洞庭湖,禁捕效果初步显现。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因嘴巴自带一定弧度被誉为长江里的“微笑天使”,它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历史上,人类的不当活动曾一度威胁它的生存,野外仅存千余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江豚的生存现状不断得到改善,这也意味着长江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已对鄱阳湖江豚关注多年,他深感江豚遇到了长江“十年禁渔”的好机遇。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的科学考察相比,5年间江豚数量增加了23.42%,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动态(戴年华供图)

戴年华研究员说,鄱阳湖作为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接近一半的种群都生活在此,对鄱阳湖水系江豚种群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个江豚保护的关键。“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和对人类活动的有效管理,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22年江豚种群数量约492头,较2017年457头稳中有升,分布范围逐步扩大。最近三年江豚开始不断出现在赣江西支扬子洲水域,这一喜人现象印证了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不过,在他看来,枯水期鄱阳湖及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的江豚仍然面临较大生存风险。“近两年的异常气候,使鄱阳湖水域适宜生境快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江豚种群生存风险剧增。受捕食或空间需求驱动,部分江豚随着湖区水位快速消退由鄱阳湖迁入长江,这是其躲避极端干旱环境灾害事件的主动行为适应。与此同时,在湖区深水坑(沙坑)及五河的尾闾水域,大量江豚聚集,面临极大的搁浅和饵料资源不足风险。据预测,长江流域整体进入了气候变化的活跃期,未来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还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西鄱阳县汉池湖驻足的白鹤(戴年华摄)

据2022年1月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省湖泊和农田中开展的越冬白鹤调查资料,记录有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及滨湖农田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上饶余干县康山垦殖场、南昌高新区五星垦殖场、南昌新建区成新农场和朱港农场。

戴年华研究员分析认为,白鹤数量的持续增加,或许得益于人类的有效保护及白鹤对环境的不断适应。“以往,白鹤越冬期在鄱阳湖主要以水生植物苦草的冬芽为食。但2017年以来,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严重,白鹤的天然食物资源变少,为适应这一变化,白鹤开始前往稻田和藕田等人工生境取食农作物。而鄱阳湖滨五星垦殖场种植的藕田及康山垦殖场未收割的稻田,为白鹤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工种植的食物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余干县插旗洲,成群的白鹤掠过,景象蔚为壮观。(戴年华摄)

他表示,江豚和白鹤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受益者,但在鄱阳湖水系投放鱼苗和在鄱阳湖滨湖农区搭建“候鸟食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评价,控制无序发展。并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数据共享,系统开展鄱阳湖秋子湖――“堑秋湖”生态治理工程,建立并完善鄱阳湖综合治理和管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