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鸿博股份(002229.SZ),再迎监管部门“体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鸿博股份(002229.SZ),再迎监管部门“体检”!

5月21日,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具体问询事项包括,公司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情形、业绩改善措施是否有效、AI业务开展及副总经理解聘等。

钛媒体APP注意到,2022年,由于公司传统主业经营问题导致业绩出现亏损,为扭转业绩颓势开始转型AI赛道。在“AI”概念加持下,2023年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急速攀升,全年最高涨幅超过580%。如此背景之下,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强制平仓和司法划转,使其自2023年6月以来,在公司股价高位期间接连“被动减持”。另外,公司核心AI算力业务亦陷入内部纠纷与人事动荡之中。

暴利的AI租赁服务,合作方精准卡点打款

鸿博股份主业为彩票印刷,2022年,由于公司主业经营困难致使业绩出现亏损,为扭转业绩颓势,公司将破局目光聚焦在火热的AI算力租赁领域。

2022年4月,公司跟英伟达签订采购协议,购买20台A100 DGX,开启其算力转型之路;2022年6月,公司又投资1000万元设立英博数科,将其作为算力租赁业务主体运作;2023年8月,由英博数科运营的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项目落地,该项目由鸿博股份、英伟达、中恒文化共同设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算力业务方面,公司连续签订大额订单。据年报披露,公司分别与北京京能和百川智能就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AI云服务签订重大销售合同,合同对应总金额分别为9.99亿元、13.82亿元。

不过,公司目前履约能力存疑。截至2023年底,百川智能尚有13.82亿元合同款尚未履行,履约进度为0%。同时,公司与紫光晓通就AI创新赋能中心所需部分设备签订重大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4.94亿元,合同尚未履行。

受益于算力业务的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业绩预增。1月11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740万元–56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2%—174.73%。

令人意外的是,三个月之后,公司却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此前的盈利全盘否定,并将2023年业绩预告修改为5000万元–5800万元亏损。对此,公司解释称,AI算力租赁板块确实签订合作订单,也收到首笔合同款4.998亿元,但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应当在该项目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后再确认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上述款项是北京京能在2023年会计年度的最后一日(12月31日)所支付,仅10天后公司就披露盈利的业绩预告。可见,合作方付款所选择的时间点真是绝妙。另据业绩修正公告显示,调整后公司营收减少2.6亿元-3.48亿元;同时净利润减少0.87亿元-1.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业务性质来看,公司只是为北京京能提供代采购设备以及部署调优的服务。那么公司通过代买3亿元设备,就能赚1亿元服务费。如此暴利是否合乎常理?

实控人资本,“被动减持”堪称一绝

2019年5月,毛伟(公司前实控人)通过寓泰控股以7.13亿元的价格受让尤氏家族所持公司股份7126.38万股(占总股本的14.3%)。之后,毛伟便顺利当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开始主导公司经营管理。

2020年11月,毛伟又通过辉熠贸易以4亿元受让尤氏家族所持公司股份4000万股(占总股本的8.03%),合计持股比例升至22.33%,巩固了控股权

2023年4月,毛伟将寓泰控股94.23%股权转让给黎小林,将辉熠贸易100%股权转让给杨凯,三人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共同控制公司。

彼时上述主体均承诺,在交易完成后,未来十八个月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然而,辉熠贸易和寓泰控股却在股价高位期间连续“被动减持”。

2023年6月12日、9月12日,寓泰控股分别因未能归还财通证券融资债务被动减持公司0.31%股份、因合同纠纷导致被动减持0.18%股份。

1月5日开始,辉熠贸易、寓泰控股所持股份不断被司法划转,至2月28日,合计持股比例降低至0.65%。此后,公司控股股东则由寓泰控股、辉熠贸易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由黎小林、杨凯、毛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经梳理得知,1月5日—2月23日,辉熠贸易、寓泰控股累计遭司法划转1.0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1.17%。据统计,若以划转当日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市值合计超20亿元。其间仅34个交易日,辉熠贸易、寓泰控股的减持效率可谓“高效”。

进一步探究发现,作为上述股份受让方之一的巴中国资通过大宗交易进行部分抛售。1月8日,公司发生1笔大宗交易,总成交1100万股,成交金额2.44亿元,成交价22.22元。当日公司收盘报23.79元,跌3.65%,成交额6.38亿元,大宗交易成交额占当日总成交金额的38.34%,折价率6.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公司当下无实控人的情况,深交所质疑其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情形等情况,并详细说明认定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依据及充分性。

解聘AI业务核心高管,“嫌隙”或早有预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上述事件发酵,在市场上也引发了热议。其实,辞退高管并不鲜见,为何此事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简单回顾,去年公司之所以成为算力大牛股,与其多次强调的与英伟达之间的“紧密关系”密不可分。而能和巨头英伟达搭上线,曾担任36氪高级副总裁的周韡韡扮演了关键角色。据了解,这项业务的开端是周韡韡先与英伟达接触,而公司也多次在公告中强调周韡韡之于算力业务的重要性,称其“(有)国际化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与商业资源使公司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快速落地”。

虽然二者“闹掰”的原因目前尚不明晰,但“嫌隙”或早有预兆。

4月16日,社交媒体流传的一张截图称,英博数科解除部分员工职务,其中就包括周韡韡。此后几日,各类消息频出,如英博数科官方微博称全员无法进入办公区后又“秒删”;官方微信发布澄清公告;办公场所被拍有保安“堵门”等。

4月17日,公司相关人士称,彼时公司(原)副总经理周韡韡只是停职,没有辞退,也没有达到披露标准。

再向前追溯,2023年9月27日,公司突然宣布审议通过《关于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议案》。至于原因,根据彼时公司的说法,受宏观环境变化、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综合考虑股权激励方案的总体节奏规划与时间点等问题作出决定。

随着公司取消股权激励,周韡韡也失去以低价获得公司100万股限售股的机会。就在今年4月双方矛盾被摆上桌面时,周韡韡还曾在个人“朋友圈”发布“莫名损失今生最大的单笔财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遵守规则是我的责任,保持职业精神是我的义务”等内容。

对于公司解聘高管,深交所要求公司必须结合周韡韡的违规事实、后续自查情况,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及英博数科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