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多地限购、提高首付,目的是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结果怎样,大家都心里有数。

现如今,取消限购、降低首付、调减利率,目的是防止房价快速下跌,结局又会是怎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五月份,各地楼市“新政”频出,包括取消限购区域,大幅降低房贷首付标准,调减公积金贷款利率等等,热闹非凡。

可以说,能用的招数,几乎都用遍了。

新“组合拳”袭来,重点在于防风险,通过鼓励去库存的方式,盘活存量房产和土地存量,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而多重举措,也无疑是拓宽购房者的道路,让大家都有机会上车,活跃房地产市场。

从数据上来看,“新政”的效果,似乎也很显著,房产交易量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售楼部又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

我也很明显地感觉到,近期来银行咨询房贷业务的客户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现阶段是不是买房子的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身边的人都在筹划买房的时候,我反而认为,应该暂时冷静一下,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

第一,首付比例下降,还款压力增大。

第一,首付比例下降,还款压力增大。

老实说,刚看到消息的时候,我也很激动,赶紧查了自己有多少钱,试算了一下,能买一套什么规格的房子。

以南昌为例,平均房价在一万元每平米,一般的三室两厅就是100平米,差不多房产总价在100万左右。

虽然首付比例调整为15%,我只要有15万就能达到购房的起点,但贷款金额却高达85万。

相较于之前的首付款,只是把经济压力从购房前转移到了购房后,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有意思的是,五月份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不变,均与上个月持平。

公积金贷款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也只是还贷利息稍微少了点,受众还有限,感受不会很明显。

第二,救市不等于刺激市场。

第二,救市不等于刺激市场。

含金量十足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包”,肯定是为了救市,希望释放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消化房地产库存,缓解房企的回款压力。

可是,咱不能把救市和刺激市场混为一谈,首要目的还是为了托底,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爆发为系统性风险,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政”不是支持供给端的。

买了房的朋友,都希望房价能稳中有升,但别误解了,房价能不能稳住,不是只凭“新政”就能搞定,还得看居民的收入有没有增长,就业环境是否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市场的信心没有改善,需求就不会被唤醒,那么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三,“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不会变。

第三,“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不会变。

回到需求方面的考量,能不能买房的核心在于,自己和家人是否迫切需要一套房产,或者说现有的房产,部分属性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

“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不会有改变,老百姓除了要看看财力状况以外,更多的是从多方面着手,识别自己的痛点在哪里。

比如家里生了二胎,两室一厅的房子,确实不太够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置换一套大房子,也属于情理之中。

只要找到了合理的地段、户型、价格,就可以考虑入手。

可要是目前有一套三居室,还在还房贷,觉得交通不是很方便,又看上了另一套区位优势更好的房子,想着再入手一套。

这样的话,等于是背上新包袱,有点贪大求多的意思了,还不如卖了老房子,直接买一套好地段的四居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不带着投机和投资的心态买房,咱们就可以做到平静如水。

所以,我暂时打消了买房的念头,可以再继续观望一阵子。

人口减少,空置率又高,咱口袋里有钱,还怕没有房子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