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和泰国同意在相互结算中用本币取代美元 。周二两国央行签署了一份合作框架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双边本币交易。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泰国银行(泰国央行)行长社他布·素提瓦纳吕布。会见后双方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和泰国银行关于促进双边本币交易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已成为继马来西亚之后泰国第二大外国人来源国,并计划将这一水平增加到每年100万人。取消疫情期间的限制也消除了两国蔬菜和水果贸易的障碍,包括榴莲对华供应的壁垒。此外泰国计划在中国支持下成为东盟汽车制造中心之一,并依靠中国的融资和技术援助实现本国铁路交通现代化。

这一切都促使双方积极寻求新的、便捷、可靠的双边支付结算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摆脱美元波动的影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达成双边本币交易合作有利于降低因美元汇率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

王勤教授说:“当前中泰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此次双方进一步推动在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对于两国经贸交往应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其他国家,比如马来西亚也正在加快本币结算的步伐,积极地在贸易中扩大使用林吉特。实际上,以美元结算交易存在汇率风险,特别是现在美元汇率波动相对较大,比如泰铢兑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都发生较大波动。若两国间仍然以美元结算贸易,将会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通过本币结算则能够降低因美元汇率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更广泛地使用本地货币交易,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RCEP区域内贸易的繁荣与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技术中心专家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在相互结算中放弃美元正在成为东盟地区的稳定趋势中泰两国做出的决定非常及时,这可通过转用本币来分散货币风险。

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专家说:“向本币交易过渡强化了中国高层加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地位的计划。目前,在通过SWIFT系统进行的支付和交易中,人民币仅占4%多一点,这是结算中继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第四位。这个地位相当有说服力,泰国也因此相信人民币的权威。批评人民币交易的人认为,中国涉嫌通过货币渠道将其他国家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中国十分清楚这种言论的政治背景,对此采取了正确、谨慎的行动。对泰国来说,则不存在这样的危险。泰铢正成为该地区有吸引力的货币之一,中国自然考虑利用了这一现实。”

去年10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上届东盟峰会以及东盟领导人与对话伙伴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通过增加本币支付实现“去美元化”。例如,这些会议举行之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对外透露,同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如何在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了商讨。他表示,这一建议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响应。除中国外,马来西亚总理还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谈判达成了类似的解决方案。

今天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年增长,今年有望创下近5000亿美元的新高。拒绝美元支付将为贸易发展带来动力和稳定性。更积极主动地转向以本国货币支付可以增强中国和东盟减少外部因素对双边关系总体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东盟国家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的意愿无疑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主要货币之一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