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巨野大地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3日,章缝镇陈瑞红的红庐院内高朋满座、胜友云集、笑声朗朗。在这温馨的农家小院里,济宁秦汉繆篆艺术研究院院长张会利,向红庐主人、300万字《汉之始祖刘邦》一书作者陈瑞红赠送了精心制作的传世玉玺、《论语》一书和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瑞红回赠了《收藏证书》和《汉之始祖刘邦》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文成、菏泽学院原党委书记、菏泽市原副市长张存金、巨野县章缝镇党委、巨野县文化和旅游局、巨野县汉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同志见证了这一美好的时刻。

张会利是山东巨野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旅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委会常、繆篆非遗传承人、方正字库繆篆体总设计师、金石家、济宁市秦汉繆篆艺术研究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会利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秉承祖训研修繆篆,对历代各大流派书家名作心摹手追,以古为师,广收博采,汲取各家之所长,独辟蹊径,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将繆篆发展光大,展示了印人美学思想,揭示了古典与现代繆篆书法和印学风貌,提升了繆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知名度;形成了笔聚八方神气,墨染霜晨夜色和浑穆灵动、朴拙雄强的书风。相关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数百幅作品发表于国内外专业报刊和杂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世玉玺是张会利历时100余天,精心雕刻而成。玉玺为青田石,长宽各为15厘米。高43、8厘米,重52.5公斤,玉玺上面为五龙戏珠,底部用鸟虫文字雕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既大气厚重,又灵动活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创意来自当年李斯奉秦始皇之命制作的玉玺。秦朝时李斯奉命为秦始皇制作玉玺,雕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至汉、唐时期。今天,张会利不辞辛劳,专门为红庐主人陈瑞红制作传世玉玺,更别有一番深意。充分表现了张会利对红庐及红庐主人的厚爱,对汉文化研究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陈瑞红的鞭策和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瑞红痴心研究刘邦和汉文化28年,创作出300万字的鸿篇巨著《汉之始祖刘邦》,再现刘邦辉煌而传奇的一生,对研究汉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传世玉玺和《汉之始祖刘邦》一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必将激发广大读者阅读《汉之始祖刘邦》一书的兴趣,掀起研究刘邦和汉文化的热潮。

陈瑞红在获赠感言中表示,接受张会利院长如此厚重的礼物,心中非常激动,非常感谢张院长的信任和支持。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继续做好《汉之始祖刘邦》一书的后续工作,加快此书的翻译进度,将其译成英文本,在全世界传播;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将此书改编成影视剧,搬上荧屏,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刘邦、认识刘邦。启动《大汉宣帝》《大汉武帝》等书的创作工作,适时推出新作,完成“大汉长歌八部曲”。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会利制作的传世玉玺入藏红庐,为研究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会者纷纷表示以此为契机,把传世玉玺和《汉之始祖刘邦》一书一起研究、一起推介,找准结合点,以玺做文章,以文彰显玉玺,适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章,提高传世玉玺和《汉之始祖刘邦》一书的知名度。以此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身体力行研究传统文化,搭建传统文化研究的平台,齐心协力把传统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为提升全民素质,振兴巨野文化旅游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兆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