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市与国足、A股并称中国三大名骂,人人可以骂,有些东西不可骂,这个人人都有数,但楼市、A股、国足骂几句问题不大,最多说你粗俗,没修养。

但是,问题也就来了。

一年又要过去小半,我们的经济复苏的有点慢,有人说这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超预期了,那这个所谓的预期是不是也太低调了。记得北大国发院的姚洋曾经很担心,担心经济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甚至经济过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专家的这些预测,完全错了。

现在不是过热,是连慢热也算不上,以至于新的数据出炉,管清友居然说他都不好意思评论了。这句话伤害不大,情绪化的感觉极强。

我们的经济有这么差吗?

不至于,我还是相信经济在转好,只不过这个转好是要有代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个代价是就业。

由于经济表现为生产过剩,民企的一场大洗牌在所难免,大批企业将倒闭,或者成为僵尸企业;这个代价一定会传导到民生,这就是失业率。民企没有恢复,任何方法都解决不了失业率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承受的代价;是民生的代价。

另一个代价就是楼市。

楼市该不该救?首先是为什么要救?为老百姓吗?一定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问题在财政。

各地方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在房地产,很多城市的依赖度在70%以上,所以,房地产衰落的背后是地方财政的紧张,是所有地方财政负债率的压力,这才是专家们高呼必须救市的底层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应不应救呢?

救了今年,明年怎么办?

过去没有土地出让金,财政不也正常运转,有救市的魄力,为什么没有彻底减少地方财政开支的魄力?

真心救经济,就把开支减下来,地方财政有三个收入来源:税收、土地出让金、融资,有这么多的钱,却全体入不敷出,这样经济怎么可能良性发展,目前国企每年的利润已经不够支付财政负债的利息,所以,不管企业多努力,财政一定要把体制成本降下来,这是符合长远的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财政要救市,要保障今年经济继续向好,就要两头努力,一头是拼命救市,政府下场收购降幅过大的楼盘;另一头,从长远看,还是要关注直至消除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这才是正道。

各位觉得是该救,还是不该救;救得了,还是救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