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伟力

2016年欧洲杯,还有三天就开打了,你知道吗?

昨夜的《天下足球》,用了大半时间重播了一条片子,那是四年前欧洲杯结束后的专题,叫做夏日传奇。它全景回顾了那届欧洲杯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画面重现眼前,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不是这条片子,不是这个专题,恐怕都很难意识到,又一届欧洲杯来了,并且,近在眼前。

我突然有些伤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欧洲杯这样的大赛,也变得有些无足轻重了。中国的纸媒,几乎集体“放弃”了这届欧洲杯,他们大多把有限的经费,留给了两个月后的里约奥运会。没错,这的确是史上第一次24支球队参与的“大欧洲杯”,但你扪心自问,是否愿意熬到零点之后,守候一场威尔士对斯洛伐克,或是奥地利对匈牙利的比赛?

在我刚开始看球的那个年代,四年一届的欧洲杯,从来都是体育乃至全社会的焦点。Ta是足球世界里仅次于世界杯的皇冠明珠,而相比于民族大融合般的世界杯,欧洲杯更多了些浪漫味道。

一提到欧洲杯,你仿佛就能感受到地中海的风,巴黎的夜,伦敦的钟声和丹麦的童话。就像如今突然冒出的大片中产阶级那样,只要说到旅行,言必谈欧洲,因为那里,能将绝大多数人的梦想,活生生呈现在你面前。

如果说世界杯是气壮山河的大合唱,欧洲杯就是暖风沉醉的小夜曲,ta从不需要承担起那些无谓的重量,只求将每个音符演绎到极致,一曲唱罢,回味绵长。

我的欧洲杯,始于世纪之交的那个夏天。在已经斑驳模糊的记忆里,只记得那场传奇的决赛,当特雷泽盖的金球绝杀到来时,我和表哥的尖叫欢呼划破了整个夜空,隔壁间熟睡的外公被吵醒,骂了几句之后又接着睡去。

四年之后,是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在与父母的“游击战”里,大概看了半数场次的现场直播。我记住了初出茅庐的C罗和鲁尼,还有比他们更年轻的瑞士小将冯兰唐。那届欧洲杯,是菲戈、鲁伊科斯塔们在这项赛事的谢幕之作,但一头一尾两场鏖战,他们都败给了再创神话的希腊。那是斯科拉里接手葡萄牙之后的第一届大赛,正在上高二的我,根本无法想象,12年后他会来到中国执教广州恒大,并成为我每周都要见到的采访对象。

2008年欧洲杯,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起点。那个夏天,刚刚成立的体坛网,将天下热爱体育的大学生汇集一堂,举办了第一届欧洲杯博客大赛。20天的周期,每个比赛日评选出三篇获奖博客。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进行有关足球的文字创作,三周时间里,拿了最多次的第一名,其中有两篇被登载在了《体坛周报》。对于一名不满20岁的大三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鼓舞和奖励。

这届欧洲杯,是我第一次尝试以专业角度来看一届大赛,但最后能够留存在回忆里的,依然是那些最热血澎湃的场面,比如神奇的黑马土耳其,以及一己之力击溃荷兰的“新沙皇”阿尔沙文。

凭借着托雷斯的致命一击,西班牙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大时代。当时万里之外的我,依然无法想象,能在四年后站在他们身边。2012年欧洲杯开展前夕,已经走上足球记者岗位的我,借着中国队与西班牙热身的机会,踏上了这块足球王者的土地。在古城塞维利亚,我就像一个朝拜者,与卡西利亚斯、哈维、伊涅斯塔、托雷斯、皮克这些注定将载入史册的传奇们合影留念。一个月后,这批不可阻挡的战士,再次以极大优势横扫欧洲,成就了四年三座大赛冠军的旷世伟业。

从2000年到2012年,四届欧洲杯,承载了我的所有青春。我们在时光的长河里偶然遇见,然后不断产生着一次次交集。但遗憾的是,这世上所有的相遇,最后都会迎来那句再见,只是时间或早或晚。我与欧洲杯的最美回忆,永远停留在了2012年的那个夏天,停留在了卡西和哈维们身边,再往后,便都是下坡。

我们无法再找回高考前偷看电视的紧张,也无法再招呼着大学宿舍兄弟一起去网吧熬夜看球,在我们的成长轨迹中,足球逐渐从不可或缺的氧气,变成了时有时无的陪伴。当你蓦然发现,2016年欧洲杯,很可能是C罗鲁尼们的最后一届了,你才会听见岁月溜走的声音。

在十年,二十年前,欧洲杯也曾万人空巷,那是因为传播媒体的落后,让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守候着四年一届的大赛,去欣赏足球英雄们的激昂乐章。可如今呢,互联网和新媒体,将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赛事都密集的摆在你眼前,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当你每周都能看到他们驰骋疆场,同时也毁了那份期待。

当然,每一代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偶像和记忆。我们青春最后的残念,已经是年过而立的C罗和鲁尼们,而更年轻的你们,或许是伴随着内马尔、格策甚至是拉什福德成长的。我愿坦然接受这一点,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在年轻着。

这两天,微信群里有朋友在问,欧洲杯时候找几天撸串看球去呗?很多人的回复是,比赛凌晨三点打,老婆不同意、还要照顾孩子、以及,第二天不用上班吗?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