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只有一只手,也能烙出葫芦画

李鲁正在做葫芦彩绘。      本报记者 孟燕 摄

李鲁的葫芦彩绘和烙画作品。         (受访者供图)

先天性左手缺失并没有挡住她对生活的热爱。今年34岁的李鲁是天桥区堤口街道办事处服务残疾人就业的工作人员,也是济南小有名气的葫芦烙画达人。在上了十年“安稳”班后,李鲁利用自己所长,创办了“折翼天使”手工坊,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
  本报记者 孟燕
先天性左手缺失
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一定看不出李鲁是个残疾人。12日,她熟练地骑着电动车把记者带到了堤口路矿院社区,她那爽朗的笑声让人心生敬意。“我生下来就是左手缺失,但是我从不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我就是正常人。”李鲁感激自己的父母,“他们都下岗失业,却坚持让我上正常学校。”
  矿院社区办公楼内精美的装饰品都是李鲁带着大家手工制作的。她说自己从小爱画画,握着画笔的时候好像插上了一对翅膀。“当初转学绘画,之前没有专业基础,3个月的时间就是在不停画画练习。因为睡眠少,画到眼角发炎,滴着眼药水还在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鲁考上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的美术专业。
  “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大学毕业后,李鲁找了一份汽车行业策划的工作,每天早晨6点起床,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去上班。“经常加班,有时候晚上就住在汽车销售大厅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自食其力的感觉很好。”
  2005年,通过招聘考试,李鲁成为天桥区堤口街道办事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我理解残疾人的处境,就想努力为他们做点事情。”李鲁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她兢兢业业,及时向辖区残疾人朋友发布就业动态,组织就业培训。每天她的手机都响个不停,工作琐碎而平凡。
创办手工坊
带社区残疾人创业

  在社区摸底中,李鲁发现辖区中不少残疾人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由于封闭在家里,只能依靠年迈的父母养活,家境非常贫困。“看了挺心酸的,有些人就自暴自弃,依靠低保和父母过日子。”李鲁回忆,当年她去了一个要吃低保的年轻小伙家四五次,说服小伙的父母让孩子学计算机。“现在他能凭自己的手艺生活了,他父亲特别感谢我。”
  受丈夫影响,经过多年努力,李鲁成为济南小有名气的葫芦烙画达人。“就是在葫芦上用电烙铁绘制出各种图案,我还慢慢摸索出了葫芦彩绘。”她拿出了一个大红色彩绘牡丹葫芦,非常精美。“除了工作外,业余时间就用在了葫芦上,这一个葫芦画下来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月。”
  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手艺,教残疾人一项技能,做出作品挣钱呢?在上了十年安稳班后,李鲁想为残疾人再“折腾”一下。在堤口路街道的支持下,李鲁有了场地,还请了柳编、剪纸、根雕、女红等专业老师,在2015年初办起了“折翼天使”手工坊。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课程,每节课都有十多人来听,我们的微信群里有六七十人了。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作品。”李鲁兴奋地给记者展示大家的作品。现在李鲁正在探索社区残疾人文化产品市场化的模式。“销路还在探索,目前主要还是靠义卖。”
  周围不断有人劝李鲁,安安稳稳上个班,带好孩子就行了,何必劳心劳力办个手工坊呢?“我自己摔得疼点没关系,要是能给残疾人踩出一条路就最好了。让他们走出阴霾,再教给他们一项技能,这才是最靠谱的事。”

(原标题:只有一只手,也能烙出葫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