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小米向来以工资低、工作强度高而出名,但是有些讽刺的是,高管们却拿着数额巨大的年薪,根据数据披露,前五名高管2017年人均年薪达到4000万元,2016年更是达到5600万元的水平,与此对应2017年所有员工人均年薪仅有不到17万元,这个水平在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里并不高。

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前市值达到4000亿港元。外界疯传工号前1000的员工都会因股权激励而成为身家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非常重视人才,但员工工资以及其他待遇也不高,中层研发也才一万多的收入,甚至是比较低的,只能期待股权收益。小米长期实行非常弹性和灵活的薪酬模式:即员工自主选择三种工资结算办法。

  • 方式一:2/3的报酬+股权;
  • 方式二:1/3的报酬+股权;
  • 方式三:要求全部拿现金。

同时,小米对员工提供股权激励的门槛并没有设置得很高,如,客服人员只要工作半年以上,工作表现得好,就给期权。截止小米招股书披露的时间点,小米14513万名员工中已经有5500多人选择持股的方式,因此外界疯传工号前1000的员工都会因股权激励而成为身家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小米这么着急要上市?

雷军曾经多次表示,小米有充足的现金流,没有上市计划,也不急于通过上市解决资金和发展问题。但这次上市看起来确实非常匆忙的样子,其实根源不外乎两点:

1、早期投资人希望通过上市变现获取丰厚的回报,并且要实现估值市场化。

2、小米员工的薪酬水平相比同行并不高,为了提升盈利水平,近几年来小米一直压着员工的薪酬以便榨取剩余价值,实现更好的估值。好在有期权激励作为收入补充,员工没有好的现在,只能期待暴富的未来。但是这种未来不能太遥远,必须要更快让员工感受到这部分收入的真实存在,否则更多员工不愿意如此慢长的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网络盛传小米的一名基层线下员工赵晔发了一条微博向雷军哭诉工资太低,其实在2017年1月3日刚来小米的时候,工资还能勉强在北京维持生活,3000元底薪+2000元绩效+500元的补助,拿到手最起码也在4000元,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来说还算不错。

然而时隔五个多月后,赵晔的直属领导要求补签协议,薪资有所调整,变更为1800底薪+1000绩效,也就是最多一个月能拿到2800元,巨大的落差让刚步入社会的赵晔无法接受,重要的是她深知这是小米公司的霸王条款,违约在先,于是乎赵晔拒签补充协议并诉诸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行低成本运作是否就可以压低员工工资、损害员工利益?

很显然,小米一直奉行的都是低成本运作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公司有更多的盈利,为将来上市的估值作准备。为达到更好的管控效果,通过经常调整员工薪酬结构,损害员工利益的做法并不恰当。我宁愿相信这是某些管理者的个人行为。

低成本运作肯定没有错,我认为低成本运行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减少浪费、提升人效、降低运作成本,以便有更多的空间给员工加工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回报。

低成本运行不是减少员工的收入,而是如何为提高员工的薪酬做好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哪一个更重要?

马云曾经指出阿里的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事实上,很多企业是样的:股东第一、客户第二、员工第三。

企业以人为本,但是客户、员工、股东都是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本”或“第一本”?这反映了老板个人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的是,客户必须排在第一位,因为没有客户价值,一切价值都将归零。至于员工与股东哪个排前,应该以价值贡献为第一原则,如果一家企业主要由股东负责全面经营,员工只是执行者、操作者、打工者,股东价值最大化当属合理。

当然,一家企业若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人才的经营能力,吸引更多的精英参与经营发展事务,员工的价值开始逐步超越股东的价值,至少在分配思维上将员工排在股东之前,这反映了企业的价值理念、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定是好事。因为老板现在不是自己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在经营,而是一群人在共同打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大的长期利益,是否可以牺牲员工的短期收入?

小米员工的收入模式,反映了小米对员工短期收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希望员工与企业长期发展,分享未来的经营成果。因为小米的上市预期非常明显,而且居于雷军的资本运作能力,员工不会怀疑雷军关于上市这块未来的大饼。

不过,小米的这种薪酬模式很难在普通企业复制,毕竟可以实现上市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企业要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企业不能忽视、更不能牺牲员工的短期收入。

1、大多数员工更关注短期利益,尤其是中基层员工、年纪轻的员工。

2、没有短期激励,员工在当下的创造不足。

3、企业要先对员工短期收入负责,这也是对企业自身的短期收益负责。因为没有好的现在,很难说未来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您参与讨论,说出您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