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三毛都是兼气质与美貌,才学与浪漫一身的女子,她们的文字就是她们的心,她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林徽因是践行浪漫的现实分享者,而三毛则是享受浪漫的灵魂偷欢者,各有千秋,很难说出更喜欢谁,只能是面对生活更侧重于她们中的谁呢?若我选,还是喜欢林徽因,林徽因的浪漫源于乐于分享,而三毛的洒脱却有一些自私,林徽因乐于互相愉悦,而三毛是有些唯我为乐的。

这样说,可能有失偏颇,但面对生活时,一生是漫长黑夜与白天交替时光的打磨,除了柴米油盐,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诗与远方?毕竟生活没有年轻时所想的那样波澜壮阔,大抵都是日复一日的过着。生活的美好多数还是来源于内心的美好,与细腻的感触,人生便变得曼妙;那么这份曼妙是分享呢?还是独自去偷欢呢?或许从林徽因与三毛身上可以找出一些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说“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这是一句很贴心的实话不是麽,徐志摩曾经对自己的疯狂,也不是终按耐不住寂寞而与陆小曼花前月下,耳鬓厮磨了吗?不要丢了自己,便是给了无力自拔这个词很好的解释了吧!

林徽因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能重拾喧嚣;把悲伤过尽,才能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才能自然回甘”,这是一句无情的浪漫情话,她不介意分享,也敢于说出实话,谁的心上不曾有那么几段浪漫,只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激情消退时,面对真实的生活时,徐志摩才会为了林徽因的演讲而坐上了那趟不安全的飞机,永远没有得到的林徽因,成了他的永恒。

林徽因式的浪漫是让同性讨厌,却让异性喜爱的现实分享者,她从来都不曾丢了自己,容易迷路的女性,很难使人珍重长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三毛呢?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浪漫的三毛一直想要自己的心有个靠岸的地方,她就像一个迷路的小孩,在艰难的寻找方向,撒哈拉的荷西,是她绝望处的绿洲,她以为这就是岸了,其实不是,只是在迷途中为灵魂找到了休憩的地方而独自偷欢罢了!她爱荷西吗?不,三毛爱得是自己的那份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毛说“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三毛一直在寻找,寻找那位能懂她,能说她的人,而她又用心去懂过他人没有?

很显然,没有,她自己浪漫丰盈的心,或许已经装不下其他人了呢?对王洛宾的热情与一厢情愿,可以说三毛不是一位怕吃苦的人,可是她绝不是一位长情的人,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心寻找一个庇护所,而她的心又过于放纵浪漫,她或许仅仅适合独自偷欢,因为三毛眼里只有灵魂的浪漫,而没有生活,甚至可以说她的文字中是拒绝生活的。拒绝生活的人,从来都是自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这样的三毛,或许只适合早一点升入天堂,哪里才可以使她的灵魂安放。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能成为永恒,有的仅仅是一个收藏收着一个在遗忘罢了。而三毛就正好怕被人遗忘,其实还是她自己不够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若林徽因是践行浪漫的现实分享者,三毛则是享受浪漫灵魂的偷欢者,想必写到这儿,要做一位分享者,还是要做一位偷欢者,大家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而我呢?我希望做好自己,夜深人静时,翻阅嚼觉她们的文字,原来心可以如此美好,生活也就不再枯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