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中华大地上,豪杰并起,诸侯争霸,其中大小战争不断,但其中的三大战役却是影响了天下的格局。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少数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此战的对决双方是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双方的兵力更是差距悬殊,曹操数万之兵对抗袁绍的十万之众,群臣都建议暂避锋芒,不战为上策,但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却力劝曹操主战,曹操也早有此意,后调兵强将准备和袁绍决一死战。

此时的袁绍占据了青、幽、冀、并四州可谓是兵精粮足,雄霸一方,想要统一北方,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势力逐渐的扩大,袁绍早就有了,攻占许都的想法,后再群臣的建议之下,派陈琳做了一篇《移豫州檄》就开始讨伐曹操。在建安四年袁绍挑选十万精兵,召开誓师大会后,就开始南下进攻许昌,此时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月初两军交战与官渡,曹操心生一计随邀请袁绍在两军之前对饮,不断的在拖延时间,在太阳高升之后,曹操命令士兵朝袁军放箭,由于袁军正面对着太阳看不清箭羽,暗中吃了一个大亏,随后又派上将绕后前后夹击,袁绍的中军主力受挫,在七月下旬袁绍和曹操两军进入相持状态,袁绍高筑营寨命令将士坚守不出,此时的曹操就比较难受了,因为粮草问题,使得曹操想速战速决,但是袁绍坚守不出,这让曹操很是头疼,此时的袁绍大营,因为谋士之间的不和,再加上袁绍时而糊涂,时而清醒,拒绝了谋士许攸的建议,使得许攸投靠了曹操,之后曹操在许攸的指引下夜袭乌巢,一举捣毁了袁绍的粮草库,没了粮草袁绍最终被曹操打败,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一统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汉末孙刘联军共同抵抗曹操南下的一场战役,此战之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话说在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兵力大增,粮草充足,想趁此过江一举灭杀东吴,一统天下。正是在此目的之下,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一场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作战,拉开了序幕。

在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刘备和孙权慌了。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接受了联吴抗曹的计划,此时的江东诸多文臣一听顿时都非常的害怕,全都规劝吴主孙权投降曹操,连当时的内政大臣张昭都认为无法和曹军对抗,想要俯首称臣,但在周瑜的劝说下最终决定抗曹,此时刘备又派诸葛亮来江东做说客,舌战群儒之后,就建立了孙刘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曹操训练完水军之后,与当年的下旬发起了进攻,由于曹操的士兵大多为北方人不善水战,后再谋士的建议之下,将船和船用锁链链接了起来,使得船稳如平地,周瑜和诸葛亮得知此消息后决定用火攻,后诸葛亮巧借东风,就来了一场火烧赤壁,火烧赤壁后曹操八十万大军所剩无几,主力受到了重创,在这之后曹操就退回了许昌,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历史上也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交战双方为汉昭烈帝刘备和东吴的陆逊,是历史上有名的积极防御战的典型战役,对后世的战争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孙权夺取荆州,击杀关羽之后,刘备气急,随帅兵攻打东吴,此时的东吴正在和曹操交战,为了避免分散兵力两线作战,孙权向刘备求和,但求和并没有成功,又假装向曹操称臣,随调派陆逊为总指挥,抵御刘备的进攻,刘备大军来势汹汹,士气极盛,陆逊自知不敌,就一直坚守不出,高筑营寨,刘备每攻破一个营寨,陆逊就到下一个关隘建立营寨,就是坚守不战就这样磨掉了刘备的锋芒,后刘备犯了兵家大忌,把营寨驻扎在密林,陆逊趁此机会,利用火攻,来了一个火烧连营,之后刘备败亡,死于白帝城,此战之后巴蜀元气大伤,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之后三四十年三国的疆域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此战也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线,可谓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