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了。

明成祖朱棣有一句名言:最是无情帝王家。

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他在北平做燕王,把蒙古势力牢牢拦截在长城之外,能力有目共睹。

而朱棣的父亲朱元璋却派了胡诚做北平布政使。

别的都不用干,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监事朱棣。每天观察朱棣的一举一动,隔三天就向朱元璋汇报一次。

朱元璋去世后,朱棣的侄儿朱允炆也不信任他,朱允炆把朱棣的两个儿子留在南京,明为守孝,暗为人质。

俗话说,“做人永远不要考验人性”,身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九五之尊更是如此。

纵观唐朝历史,血亲夺位的现象仿佛格外频繁,前有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有武后诛杀前太子李贤,到了玄宗朝更是越演越烈。

玄宗先是剿除了乱国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后又逼迫亲姑姑太平公主自尽,稳定大位后,唐玄宗又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亲骨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破相的前太子

据《唐史》记载,唐玄宗共有三十个儿子,与后世以子孙多著称的康熙、乾隆不逞多让。

就算是古代医疗条件差,子女有早夭现象,纵然有七个儿子早逝,玄宗剩下的也不少。

自古皇位立嫡立长,最有资格做皇位继承人的,当然是长子李琮(cóng)

李琮的生母是刘华妃,唐睿宗景云元年,以皇孙身份被封为许昌郡王。唐玄宗即位后,加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开元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河西诸军节度大使。开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琮字也很有讲究,它的本意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象征王权。玄宗对李琮的寄予不言而喻。

李琮自小就按照藩王的标准来培养,既代理过西域事务,又代理过军中节度使,眼高于顶的唐玄宗加上完美主义的唐玄宗感觉李琮做的不错,才正式允准他登上太子之位。

然而李琮运气不好。据《明皇杂录》和《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唐玄宗认为李琮的形象不好,有损国体,李琮只好无奈的退出了继承人大战。

\新宠武惠妃

自古后宫与前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儿子能不能当太子,跟当妈的得不得宠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李琮之后,他的弟弟李瑛便成为太子的继承人选。但天有不测风云,唐玄宗喜欢上了一个叫武落衡的漂亮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是武则天堂侄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她父亲过世的早,家里没人管,于是被送到了宫里。

从小在宫里长大的武落衡见惯了尔虞我诈的伎俩,头脑里被植入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宫里只有两种人,要么为主,要么为奴。为主欺凌人,为奴被人欺。

武落衡跟家里的亲人早就断了联系,就算她年老被放出了宫,也只能嫁给贩夫走卒草草一生。

天幸,她出落的还算漂亮,又赢得了玄宗的另眼相待,于是她极尽逢迎之能事,一张小嘴像抹了蜜一样,哄得玄宗开心。最初玄宗只封了她为低品级的婕妤,但她肚子争气,先后诞下四个儿子。开元十二年的时候,玄宗就封武落衡为惠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惠妃又有什么用?儿子只是个藩王。等丈夫百年之后,新皇登位,她的儿子只会是新皇的眼中钉肉中刺,轻则削藩重则圈禁赐死。武惠妃一旦踏上这条路,就只能一直走下去,回不了头了。

于是在武惠妃极尽魅惑的枕边风下,唐玄宗真的动过封她为皇后的念头。

御史潘好礼上疏劝阻玄宗,“武惠妃的从叔武三思与从父武延秀都曾犯下扰乱朝政、破坏伦常的大罪,天下人都恨死他们了,立人武家人为后,陛下您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况且武惠妃也有儿子,一旦她当了皇后,难免不会得寸进尺,假如她想让你废掉现太子李瑛,立她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圣上将被置于何地?”

唐玄宗的生母窦德妃就是因为武则天当政,被人迫害致死,连尸体都没找到。于是唐玄宗断了立武惠妃为后的念头。

可欲念一起,哪能轻易放下。

当武惠妃获得专宠后,生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就全部失宠,唐玄宗只肯听她一人之言。更重要的是,唐玄宗一直对太子深深忌惮。武惠妃认为自己的儿子夺得太子之位还是有机会。

鉴于武惠妃已经被潘好礼点了名,她的身份敏感,不能直接在玄宗面前说李瑛的坏话。正巧,他的女婿、咸宜公主的丈夫、杨洄来向她投诚。

据《新唐书·玄宗诸子传》记载:“惠妃女咸宜公主婿杨洄揣妃旨,伺太子短,哗为丑语。”

如果说,只有女婿杨洄还不够,武惠妃又拉拢了想扳倒贤相张九龄的李林甫

李林甫当时还只是个黄门侍郎,他主动联系内宫的宦官向武惠妃表露:“愿护寿王为万岁计。”

武惠妃多次向提及李林甫的优点,使玄宗渐渐对他关注起来,李林甫的官位也节节高升。李林甫投桃报李,跟武惠妃继续推进“夺嫡计划”。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杨洄向武惠妃汇报:太子最近和鄂王光王过从甚密,三人经常在一起说皇上的坏话。

武惠妃立即去见唐玄宗,哭了个肝肠寸断,“没有臣妾的日子里,圣人您要多保重啊!”

唐玄宗还以为她得了绝症呢,心中大震,正要问武惠妃是怎么了,谁知听到了一个更令他震惊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见臣妾受宠,整天和鄂王光王密谋,想害死臣妾母子……”

武惠妃此言正中玄宗的心病,不可谓不高明。因为当年唐玄宗就是靠结交势力上台的。

盛怒之下的唐玄宗,当即想废掉太子和两位藩王,第二天就跟宰相张九龄提出要废太子。

张九龄马上表示反对,“太子和鄂王光王等诸王一直未离深宫,日受圣训,大臣们从未听说过他们有什么大过,陛下若轻易听信某些人的无稽之谈,草率决定废立之事,势必铸成大错!”

唐玄宗虽然渐渐冷静下来,可心底的恐惧却像一团凉森森的阴影,冻得他全身发寒。

除了张九龄,力保太子的还有不少大臣,要是他们集结在一起反对他,绝对是皇位的重大威胁,唐高祖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太子靠山张九龄倒台

武惠妃要想扳倒太子,张九龄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好在她已经成功引起玄宗对于张九龄的忌惮,况且玄宗也对张九龄屡次反对他颇感不满。

玄宗在位已久,怠于政事。每逢商议政事,张九龄总是事无巨细地与皇上据理力争。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唐玄宗巡游东都洛阳后,欲返回西京长安。张九龄相认为时值三秋农忙时节,皇上返驾,沿途接待的负担很重,必将影响农忙,因此提议到了冬天再返京师也不迟。

李林甫窥伺玄宗面色不郁,装作脚疼的模样,独自落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宗问及原因,李林甫回答说:“臣下并没有病痛,只是有事想单独上奏。长安、洛阳就像是皇家的东宫和西宫,皇上御驾往来,难道还要等待什么时机吗?假使怕妨碍农事,那就特别恩准免除所经过地方的租赋也就是了。”

玄宗闻听,龙颜大悦,决定启驾而西,从此对李林甫另眼相看,对张九龄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

一次,唐玄宗赏识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欲擢牛仙客为相。

张九龄固谏如初,称:“牛仙客只是一个边地的武臣,而且目不识丁,如若重用,恐怕有负众望”。玄宗对张九龄的固执很是恼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林甫趁机上奏:“只求有真本事,管它什么文学辞章;皇上任用人才,难道还有什么限制吗?牛仙客是块当宰相的料,张九龄书生之见,不识大体。”

玄宗听后,加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玄宗因此事认为李林甫并不专权,有荐贤之风,张九龄却有拒贤固位的嫌疑,越来越疏远张九龄了。

张九龄对于无才之人的不容,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李林甫曾举荐萧旻为官。萧旻读《礼记》中一句"蒸尝伏腊"为"伏猎"。中书侍郎严挺之故意再问一次,萧旻竟仍旧错读,严挺之深感遗憾,就对张九龄说"朝中竟然有‘伏猎侍郎’这等不学无术的人物。”张九龄以不学无术弹劾萧旻,贬为歧州刺史。

李林甫其特有的敏感窥测到了这一点,认为扳倒张九龄的机会来了。

他乘机对玄宗进言:"张九龄、严挺之都是朋党。"

玄宗早已疏薄张九龄,于是因朋党之嫌而将张九龄罢知政事(宰相的正式冠名),贬严挺之为洛州刺史。擢升李林甫升为中书令,牛仙客升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张九龄一倒,武惠妃和李林甫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诛杀三王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武惠妃派身边宫女对太子、鄂王、光王说宫里有贼,请他们帮忙抓贼。

三位皇子毫不怀疑其中有诈,带着武器就进了宫。武惠妃马上去请唐玄宗,等玄宗来时,正好碰到带着武器进宫抓贼的三王。

张九龄已经被贬出京,玄宗只好找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说这是皇上的家事,臣人无权干预,您就照您的意思办吧。

唐玄宗当即宣布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庶人。半个月后,被废为庶人的李瑛三兄弟,被同一天赐死在长安城东一家驿站。

唐玄宗也因此而成功地戴上了“史上最冷血皇帝”的桂冠。

害死太子等人不久,武惠妃不久就病逝,然而她儿子李瑁也未能当上太子。夫妇、父子斗了半天,反倒让三子李亨捡了个大便宜。

虽然登上帝王高位,却整日战战兢兢,唯恐失去一切。皇权面前连最基本的亲情都不能有,不能不令人叹惋。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