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舞雩

1898年9月28日下午四时,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烈日高照下的刑场上人山人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日子之一,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等维新变法志士即将在这里被处斩,这六个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等人可能绝不会想到,他们死后将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他们的家人不敢当天去收尸。

六人作为乱党被处死,他们的家人、亲戚等亲属,包括朋友、同僚都恐被株连被杀,不是划清界限、就是逃匿而走。

跑还来不及,哪还敢当天去收尸。即使要收尸,也要等数天以后。

特别重情义的当然也有,比如林旭的妻子沈鹊,她是沈葆桢的孙女,也是林则徐的重外孙女,面对丈夫的牺牲,年仅24岁的沈鹊难掩悲痛,毅然要去刑场为丈夫收尸。

她的举动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对而没能成行。

最后,还是福建的叔父进京收尸,将林旭的遗体运回福州老家安葬。如果是从福州进京,无论走水路还是陆路,最快也要半个月。

由此可以推断,林旭很可能是六人中曝尸时间最长的。

收尸时,遗体估计已经严重腐烂,全身遍生蛆虫。

而有史料称,康有为曾委托英国人李提摩太帮助收尸,但那时李提摩太并不在北京。

所以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曝尸两天后,才由广仁善堂的人员收尸、装殓,并葬于郊外。

广仁善堂,是当时有名的慈善公益事业机构。由他们出面收尸,或许麻烦小很多。

给杨深秀收尸的则是一位山西老乡,杨锐、刘光第两位也是被老乡收尸的。

这些史料都有记载,并无太多疑问,真正有问题的便是谭嗣同。

有说法是,大刀王五为朋友两肋插刀,深夜独自一人为谭嗣同收尸。但此说法并不准确。

谭嗣同生前与大刀王五就是好友,二人相识于1875年,彼时大刀王五已是源顺镖局的老板,他不仅教授谭嗣同刀剑之法,还安排武师免费给谭嗣同当保镖。

事实上,在北京期间,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全靠大刀王五接济。

在得知谭嗣同要被处斩时,大刀王五与弟兄们曾埋伏在宣武门,试图劫囚车,解救谭嗣同。

但因囚车路线临时更改,大刀王五的营救计划落空。

至于参与人员,首先,与大刀王五劫囚车的有一个武林高手,此人名叫胡七,擅长通臂拳,号称通臂猿。

此人曾写有《胡七回忆录》,不仅记载了他与大刀王五密谋劫囚车的计划,还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回忆了谭嗣同的就义经过。

根据《胡七回忆录》记载,他们站是在王麻子屋顶上目睹了“戊戌六君子”处斩的全过程。

这说明,大刀王五与胡七虽然劫囚车没有成功,但还是看到了谭嗣同被杀。

而晚间为谭嗣同收尸的也不止是大刀王五与胡七。

在谭嗣同被杀后,大刀王五与胡七等人又回到曾经劝说谭嗣同逃跑的浏阳会馆,将刑场见闻告知谭嗣同的老乡与好友。

待到深夜,应该是在浏阳会馆老长班刘凤池的带领下,与大刀王五、胡七,谭嗣同生前的两位随从罗升、胡理臣等人一起,用草席将谭嗣同的遗体裹好,运回浏阳会馆,装棺入殓。

所以纵观为谭嗣同处理后事的全过程,浏阳会馆的老长班刘凤池应是起到了决策作用,因为他身为会馆负责人,德高望重,有定海神针的效果。

而大刀王五很可能是具体执行者,出力又出钱,因为他还是镖局的老板,出钱应该是最多的。

其他人员,包括大刀王五的朋友、镖局武师、谭嗣同生前随从,基本就是帮忙打下手的。

后世有人抨击谭嗣同坚决主张变法维新是一种错误的方向,继而指出谭嗣同等人的死毫无价值。

这种见解显然荒谬。

在谭嗣同的思想里,变法和革命是兼而有之的,从留下来的一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早在参与湖南新政时,他就说过:“今日中国能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方有复兴之望!”

他要“废君统,倡民主。”指出“数千年来统治者皆大盗也,实为民贼!”

他借朝鲜人之口指出“地球上无论何国,但读宋明腐儒之书,而自命为礼仪之邦者,即是人间地狱。”

他还借法国人之口要“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由此可见,变法与革命这两种思想在谭嗣同的心中是并存的。

后来他之所以选择了变法,是从坚决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那里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便决定通过改良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怀着满腔热血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

1897年,谭嗣同写成《仁学》一书,这是谭嗣同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在维新派著作中,《仁学》是最激进的,谭嗣同写作《仁学》的用心,是有鉴于中日战争后国家民族陷于危亡的境地、想找出一条挽救国家民族的道路来。

《仁学》是谭嗣同在“作狮子吼,作大海潮音”,它对当时思想界的震憾是巨大的,被时人誉为“骇俗之文”、“人权宣言。”

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维新派们的良好意愿而发展,由于变法运动触及了顽固派的切身利益,所以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加之维新派荒唐的“围园劫后”计划触怒了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

当谭嗣同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悲愤地说道:“看来,我只有以死殉道了!”

彼时,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志士之时,日本公使馆开始营救维新变法人士,康有为已经离开京城,梁启超也已躲进日本公使馆。

日本友人亲自到谭嗣同所住的浏阳会馆劝说谭嗣同去日本,但被谭嗣同婉言谢绝了。

梁启超又亲自劝说谭嗣同,让他一同前往日本避难,但谭嗣同仍坚持要留下来以求一死。

他神情庄重地对梁启超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段记载见于1927年的一天,梁启超流着泪与学生吴其昌讲谭嗣同的这段往事,从黄昏一直讲到天亮,二人的眼泪也一直流到天亮。

不过,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不仅仅是朝廷腐败等外在因素,其本身的一些主张就存在问题。

谭嗣同曾上书朝廷,认为认为新疆、西藏等地对于大清来说,根本就是累赘,不如将其卖掉,以偿还列强赔款。

此事发生在甲午战争结束后,当时谭嗣同痛惜清廷的惨败,于是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件中写道。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不仅如此,谭嗣同还表示,如果赔款费用依然不够,可以多卖一些地。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

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可能会被误以为是刻意抹黑,可这却是真实的历史。

而在当时,不只是谭嗣同有这样的想法,康有为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若英肯助我,酌量割分西域之后藏一带地让与若干。”

虽然不知道为何变法的两位中坚骨干会冒出这般荒唐的想法,但历史告诉我们,靠卖地来实现变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退一步来说,如果新疆、西藏被卖了,以晚清当时的国力,“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所以,如今中国无比敬仰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也就见怪不怪了。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