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朝廷奉行“封建亲戚,以为藩篱,荣辱同心,盛衰一体”的策略。唐高祖和唐太宗,把子弟们分封各地。子弟们到了十岁左右,就要“出阁”。

出阁一词,一般是指姑娘嫁人。这个词在《新唐书》里面,是指亲王就藩。所谓的的就藩,是指亲王离开京城,去治理封国。

唐朝初年的礼制,太子是国本,不可轻易动摇,必须留在京城。皇帝的嫡次子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万一太子有变故,就要顶上去,也不能轻易离开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高祖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按照礼制,除了太子之外,皇帝其他的儿子,都要出阁。皇帝为了把嫡次子留在身边,一般会封嫡次子雍州牧的职位。雍州的辖区,包括京城长安。嫡次子出任雍州牧,就可以在长安治理雍州。

唐朝初年,雍州牧一直是皇帝嫡次子的兼任官职。秦王李世民兼任雍州牧,魏王李泰也兼任雍州牧,就是明证。

太子和雍州牧可以留在父皇身边,其他的亲王到了年纪就要出阁。如果亲王到了年纪还没有出阁,就代表皇帝很喜欢他,他有争夺太子之位的资本。

李世民的庶子李恪,是隋炀帝的亲外孙。《新唐书》记载说:“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恪到了出阁的年纪,却迟迟没有出阁。原因很简单,李世民很喜欢李恪,有把他当成接班人培养的意思。

问题的关键是,李恪是隋炀帝女所出。按照礼制,李世民的正妻只有长孙皇后一人,杨妃只是李世民的妾而已。有长孙皇后所出的三个嫡子在,庶出的李恪就没有继承权。

李恪迟迟不出阁,李承乾和李泰就感到了威胁的存在。长孙无忌绝对不能容忍李恪威胁外甥的地位,就发动舆论,逼李恪离京就藩。

李恪既不是太子,也不是雍州牧,长久留在京城,确实没有正当的理由。李世民面对舆论压力,不得不让李恪去齐州就藩。这件事情,典出《新唐书.李恪传》的记载,原文是:“久乃为齐州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孙皇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一个“久”字,就道出了李世民与李恪的惜别之情。李世民舍不得李恪,经常对大臣们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

古代的时候,亲王出阁就藩,也要建立社坛和稷坛。亲王一旦建立封国的社稷,基本上就与大唐社稷无缘了。李世民赐予李恪吴国的江山社稷,就等于是剥夺了李恪的继承权。

一系列的史料证明,李世民让李恪出阁之后,心里觉得对不起李恪。李世民为了避免儿子的争斗,只能违心让“英果类我”的李恪出阁就藩。

李世民还对李恪说:“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恪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对李恪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长孙皇后刚刚去世的时候。李世民对李恪心心念念,让长孙无忌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李治凭借嫡三子的身份,当上了太子。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说:“朕想废了李治,改立李恪,爱卿以为如何?”

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长孙无忌肯定要帮李治说话啊。在长孙无忌的强烈的反对之下,李世民权衡利弊,还是放弃了改立李恪的想法。

李恪在该出阁的时候,长久地留在京城。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刚死的时候,就对李恪心心念念。李治没有过错,李世民居然想改立李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治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偏爱李恪的一系列做法,让长孙无忌恨透了李恪。李治也感受到了三哥李恪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乎,舅甥二人借着房遗爱谋反案,扩大打击杀了李恪。

在我看来:“李恪之死,皆因太宗长久偏爱,又下定没有圣庶抗嫡的决心所致。李恪之死,归根结底是死于父亲的优柔寡断。”

本文资料来源:《二十四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