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过千万,玉琮凭啥这么贵?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玉琮的事儿~~

在我国古玉体系中,琮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器型。这不仅因为琮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文明时代又较早地消失,更因为它奇特的形制,千百年来被人们诸多揣测,罩上一层神秘面纱。

玉琮(cóng),后世又称“辋头”。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它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祗的一种外圆内方的礼器,产生于大约5100年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应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等上层人物,一般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琮与璧、圭、璋、璜、琥被称为六种礼器,古人谓之“六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琮的基本形制为内圆外方,以示“天圆地方”。关于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学术界也是众说不一,至今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琮是烟囱崇拜的礼器,是家族祭祀的对象;有人认为琮是织布机上的部件;也有学者认为,琮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更有人认为,琮是献给鬼神的猪、猪头、猪下颌的高贵替代物,是神的食物。无论是科学还是迷信,它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都不曾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所展示的玉琮王,是中国不准出境展览的67件国宝中,排行第14名。

可以说,从古至今,玉琮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多为博物馆收藏,或者出土于考古遗迹。如有亮相拍场,动辄过千万,并非一般藏家能拥有。玉琮一般也不会传世于民间,如果藏友发现有人出手此类藏品,请多加小心仿冒骗局,更有甚者可能会触及法律雷池。为避免此类风险,请尽量选择与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或者文物商店合作交易藏品,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赏知识,中华文明历史解密】

品味、追忆——联系主编18814222214

祝网易越办越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有不对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