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代,在我国医药卫生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是一个为我国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时代。那时,不仅在医药卫生科学理论方面有许多突出的成就,而且出现了一批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医学家。神医扁鹊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扁鹊并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姓秦,名越人。据传他从一个叫长桑君的人那里得到了秘方。扁鹊特别擅长诊脉,还能洞见内腑五脏的症结,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当时人认为他和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差不多,故把他也叫作扁鹊。长期以来,说起扁鹊人们都很熟悉,反把他的真实姓名忘记了。

扁鹊的医术极为高明,拥有许多弟子,他经常带着他们在各国巡回行医。有一次到了虢国(今陕西宝鸡一带),听说虢国太子死了。扁鹊与弟子到宫门询问,了解到太子得病的情况,知道太子刚死不到半日。

扁鹊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认为太子一定还能救活。守宫门的人不相信他,说他是个骗子。虢国的国君知道了,忙把他请进宫中。扁鹊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确认虢太 子不是真的死去,而是一种“尸厥”,大致和现代医学上常说的“休克”差不多。

扁鹊立即叫弟子子阳和子豹协助他用针灸进行急救。不一会儿,太子果然醒了过来。继续抢救后,太子能坐起来了。接着又开了汤剂,连服了20天,虢太子的病全好了。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他有起死回生之术。

有一次,扁鹊到了齐国,大致正是田齐桓侯午之时(前374一 前357)。齐侯对他很客气。在召见时,扁鹊看见齐侯体内潜伏有病,就说:“君有疾,在腠理(在表皮的意思),不治将深。”

齐侯说:“寡人无疾。”等扁鹊走后,还对身边的人说,医生总希望别人生病好赚钱。

五天以后,扁鹊又去见齐侯,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齐侯还是不相信,心里还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侯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结果齐侯连听都不愿听。

又五天以后,扁鹊第四次见到齐侯,一句话不说便退了出来。齐侯奇怪,便派人问他为什么见了面不说一句话就走了?扁鹊说:“病在表皮用汤熨即可治,病在血脉用针石可以治,病在肠胃间服些酒药能行。现在齐侯的病已经进入了骨髓,没有药可治了。”

不久, 齐侯果然大病暴发。再派人找扁鹊,已找不到了,齐侯就死去了。

这两个故事,可能有所渲染,但也反映了扁鹊医术的精湛高明。

扁鹊对于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小儿科都很在行。他在诊断和药物调剂等方面,也有许多创造发明。

在诊断上,扁鹊首创了切脉诊病法,为后来中医的望、闻、 问、切的四诊法奠定了基础。

在治疗和药物调剂上,扁鹊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运用和发展了针灸,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效力和便于服用,他又把药配制成丸、散、膏、丹、汤剂或制成药酒。他根据各种病情,有时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或一种药物,有时相互配合使用。

扁鹊不仅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还把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传授给他的弟子。据传,他还写有文字的东西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中有《扁鹊内经九卷》、《扁鹊俞祔方二十三卷》。这些挂有扁鹊名字的古代医学文献,有可能是后人根据扁鹊及其弟子们流传下来的医学资料编辑而成,不一定是他的手笔。但战国时代私人著书立说风行,各家都有自己的学说和著作传世,因此,也不排除扁鹊及其弟子们有著作传世。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战国之际确有不少医学著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