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砍柴
选题难吗?
选题其实不难,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或者走在路上碰到的一件事,都会成为你的好选题,跟捡来的一样。
但是选题又很难,难就难在,别人的一句话,走在路上遇到的一件事,在有些人眼里是选题,而在你眼里却只是一句话,一件事。
比如,今天给小伙伴们讲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然后她被其他孩子打了,她由此开始思考,该不该鼓励孩子打回去?
这件事在其他妈妈眼里那里就是一件事,愤愤不平一下或者跟对方吵一架就过去了,但是对这个有心(有意识)且掌握着丰富的育儿理论(有知识储备)的妈妈来说,就成了一个好选题。
回到家后,这个妈妈就结合这个选题写了一篇《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
于是,一篇在有书数据最好的爆款文章(阅读量500多万),就此诞生了。
这就是选题的难点所在:可能一个好选题就在你眼皮子底下,你却并没有这样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就好比一个刚刚上岗的小警察,跟罪犯擦肩而过,也会把他当普通路人,但是真正经验老到的老警察,一个擦肩而过就能嗅出这个人身上不一样的味道。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长期跟罪犯打交道积累起来的经验,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敏锐意识。
选题也是如此,首先你得有心,有意识,就好比一个自媒体创作者跟人聊天,聊着聊着觉得这些话很好,就忍不住要掏出本子记录下来。
用一句很理论的话来说,这个叫"选题"的自觉性。
有心还不够,其次你还得有经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果你,每天报20个选题,给出能说服自己和编辑的理由,然后写成通过编辑或者文章发出来后,看看读者的反馈,去判断你这个选题理由是否成立。
你就这么坚持两个月,如果选题能力达不到80分,我叫你爸爸。
你看,选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
你真照做了,它就是这么简单,你觉得它难,那一定是练习得不够,你偷懒了。
当然第三个,是比较难的,也就是选题真正需要考验的,是你的知识储备体系。
比如刚刚说到的这个选题《,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就不知道这是一个教育领域的课题,你就不知道国内外对这个课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差距,你就不知道你觉得应该打回去这个观点,恰好是80后妈妈和70后60后妈妈之间最大的不一样,同时在80后妈妈当中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这样的话题性,最终助推了它的热度,让它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爆款。
要想做成现象级的爆款,必须让自己有超出常人的现象级知识储备。
别人的知识储备是个水池,你的知识储备是个水库,你的专业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你就具备碾压其他辩手的可能性了。
当很多妈妈说,哇,她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或者说,啊,她把我说服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选题的背后,文章还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性,文字的感染力,结构的严密性。
从一个可能爆款的选题到一篇爆款文,这当中任何一个环节部分的不够,再加上平台推荐的偶然性,都有可能让这篇文章数据扑街。
这就是很多爆款选题,为什么最终却没有爆的原因,也是我们这种天天研究爆款的专业写手,绝不会因为一篇文章的扑街,去怀疑自己的专业选题能力。
比如李子柒的选题,我在她没有大火之前就一直在说:",这个选题好,抓紧写。"
,结果写了两篇,数据都一般,,但是是不是因此就说这个选题有问题呢?
不是,一定是没写透;,继续写,结果第三篇,十万加了,爆款了。
再比如,那些曾经大红大紫,但如今在屏幕上淡出的歌星,比如刀郎,还有更早的杨钰莹,甚至一起跟周杰伦对唱过的那些歌星们,等等,他们如今去哪里了?
这个系列的选题一定会火:第一,受众对这些人物有认知、有感情;,第二,读者对这些人物的现状有好奇。
这个选题方向我提了很久,然后今天不飞约的那篇刀郎果然就爆款了,73万阅读。
为什么好编辑比好作者更重要,是因为有时候经验老到的编辑一个随随便便的选题,可能是作者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的。
然而,那么很多人问,你说的是亲子和娱乐方向,人文的选题是不是也是如此?
其实,选题的道理都是大同小异的。
比如六神磊磊那篇杜甫,这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选题。但是作者把这个选题跟当时的语境做了个结合,立马这个选题就翻出了新意。
什么语境呢?彼时公众号兴起,人人都做自媒体,其中大都是小号,心态之微妙,被六神借用杜甫跟诸多大V之间的交往,巧妙传神地表达出来。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一个普通选题被写出了花。
这个叫借势。
看起来蹭了自媒体热的热点,但蹭得非常高级。
这个新瓶装老酒的选题思路特别适合人文历史选题。
大家想想,易中天讲三国不就是这么火起来的吗?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不就是这么爆起来的吗?戴建业评唐诗不就是这么热起来的吗?
用我们现在新鲜流行的话语体系去讲老故事,让读者眼前一亮,这样的选题方向也一样,首先是你得有心,其次你得有丰富的选题操作经验,第三你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体系。
当然,好选题还是要靠你的好内容支撑。否则选题再好,写不透也是白搭。
所以诸位,选题你说它难吧,它无非就是把素材挖掘透,把读者研究透,把观点琢磨透,你说它不难吧,它哪个点都得透,一个不透就可能臭。
所以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去按照我讲的办法,多看多读多用心,一个选题定好了,就掘地三尺找素材,素材找透了再从素材里提炼出适合做观点、做灵魂的金疙瘩,然后再几个金疙瘩打磨得珠圆玉润,用一根绳一串,一条华美的项链就此诞生。
一言以蔽之:"无他,但手熟尔。"
(本文由砍柴书院编辑野百合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