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序

要求:箱、桶(池)配合恰当,发酵快慢正常,使多变酒、少产酸,减少其他损失。要点:根据季节准确使用配糟数量,温度合适,不长杂菌(表1-66)。按室温、配糟温度估计可能达到的团烧温度;根据团烧温度、配糟酸度和熟粮水分确定箱口老嫩和培菌糟、配糟温差。正常条件见表1-67。加大摊晾面积,缩短摊晾时间。踩紧桶,灵活上水。

(1)操作方法留用配糟要按季节固定:第1甑装满全部留起,第2甑留一定深度, 计算刚好够次日配槽和底面糟数量。囤撮数量根据季节,室温调节,以装桶时温度刚冷至要求为度。出甑时均匀倒在囤撮上。在装桶前,清扫净发酵桶(池)和晾堂,撒稻壳少许,摊开囤撮中的配糟,用木锨刮平。摊晾面积要适当宽些,约50平方米。

出箱摊晾:揭开草帘、竹席,检查培菌槽。将箱板撤去,用木锹把培菌槽平铺在配槽上,要厚薄均匀,犁成行子,摊晾一定时间,收堆装桶。

装桶:先将预留的配糟150-200千克装入桶底作底糟(厚约10厘米),撒少许稻壳,随即装入混合糟,边装边踩紧。盖上面罩。装完,适当上热水或不上水,泥封发酵。

发酵管理:泥封后24小时检查吹口,以后每隔24小时清桶1次,同时检查吹口。正常情况是:头吹有力;二吹要旺,气味醇香;三吹趋于微弱,气味刺鼻;四吹以后逐渐断吹。从吹口强弱、大小、气味可判断发酵情况。

(2)注意事项

①配糟质量:配糟酸度、水分和疏松程度可以影响混合糟酸度、发酵升温、发酵快慢和酒精含量,淀粉含量对出酒率也有影响。要正常生产,配糟质量应力求稳定。因此操作时不能单纯考虑当排发酵要求,还要着重考虑对下排配糟质量的影响。正常的配糟质量大致是酸度1.10-1.18,水分67%,稻壳含量12%,淀粉含量5%-5.15%。

熟粮水分重、装桶温度和箱口老嫩配合不好、出箱和发酵温度过高时,发酵生酸常多;出箱老、发酵温度低,配糟水分常增大;当箱桶配合不当,发酵不正常,以及稻壳用量过少时,配糟会显腻。配糟淀粉在正常发酵情况时,应该是含量低的出酒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出酒不多,而配糟淀粉显著减少,这应该是熟粮水分重或出箱过老、淀粉无形损失增大的结果。生产中应根据配糟质量变化情况,注意加以调整。若当排配槽质量很差、酸度大、水分重、显腻等,淀粉含量虽高也不能多留,否则会引起连续短产。

②配糟用量:发酵槽内使用配糟,是为了调节温度、酸度及酒精含量,利用残余淀粉和提高蒸馏效率,从而提高淀粉出酒率。因此,配糟的使用比例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发酵糟的混合酸度、酒精浓度和发酵升温。用量过少,酒精含量过高,发酵温度高,阻止了发酵正常进行;用量过多,酸度大,发酵缓慢,工作量大,耗煤多。据经验,混合糟中每.产酒1%时的升温系数为1.2-1.4。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煤炭,配糟用量应尽可能减少。

③配糟温度;配槽温度高低对装桶温度.发酵速度有直接影响。要求做到装桶时刚好合适,不能高,高了不易晾冷,温度不匀;更不能低,低了达不到进桶温度要求,出酒率也低。必须在头天结合天气、收箱温度,注意掌握好囤撮数量,使次日装桶时温度均匀合适。如果气候突然变化,上班时检查囤撮内糟子偏热,可踩动撮边,使糟子开口散热;倒糟子时端起撒开,用锨扬、电扇吹或扩大摊晾面积等。配糟过冷可减少配糟,缩短摊晾时间,或换一部分热糟子。出箱前配糟温度,室温10摄氏度以下,保持24-25摄氏度;室温23摄氏度以上,近室温;室温23摄氏度以下,保持23摄氏度。

④关于装桶条件的配合:控制好底糟和面糟。发酵桶中加底糟和面糟有下列作用。其一,保证正常的糖化和发酵作用。发酵桶的底部接近地面,散热快,桶面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散热也较快,这就会使接近底面的发酵糟的温度容易下降,影响正常的糖化发酵。其二,防止酒精成分损失。在发酵过程中,由二氧化碳带出和由于温度高而自然挥发跑出的酒精,可被面糟吸收,从而减少酒精损失。其三,减少淀粉损失。使残留在配槽中的淀粉继续利用,减少淀粉损失,提高出酒率。

关于底面糟的数量和温度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底面糟的使用量,约等于新投料经发酵蒸馏后糟子的数量,即相当于每日的丢糟数量。这样可使发酵桶的总用料数经常保持不变。根据总的用量,随季节和气温的变化,确定底面糟用量,一般底糟约占总量的2/3,面糟占1/3。底面糟的温度,冬高夏低,与混合糟保持一致。为了保证正常发酵,底面糟温度可比混合糟高2-3.9。

发酵总速度;发酵温度上升大约与发酵变酒的速度一致, 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产酒。发酵速度在冷热季可调整发酵时间,如6天或5天,但一般不随意变动。因此,必须控制好发酵速度。影响发酵速度的因素是:团烧温度、出箱老嫩、混合糟酸度、熟粮水分等。正常的发酵速度是,5天发酵头吹升温10%,二吹升温45%。头吹太快,出酒差些。

糖化发酵速度的配合问题:发酵总速度应当控制适当,糖化和发酵速度也要平衡,否则发酵不正常,都会少产酒。除熟粮水分多、原糖多,糖化速度快以外,团烧温度高,以促进糖化,抑制发酵;酸度适宜可促进发酵。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通过上述因素的互相约束来使糖化、发酵速度达到基本平衡的,再通过配菌糟、配糟温差尽量达到完全平衡。糖化发酵速度是否平衡,可从吹口气味检查。老工人经验,吹口气昧一般为3种:培菌槽热,带甜气;配糟热,带糟子酸气;杂菌多,酵母衰老,带刺鼻气(可能是醛类)。正常的发酵,头吹凉悠悠的带甜香气,糟子气、刺鼻气兼而有之,都不明显;二吹猛,甜、酸气,不刺鼻,不带糟子气。若糖化发酵速度配合不好,如有时培菌糟热,糖化快,发酵跟不上,过量的糖使头吹带甜。有时配糟热,发酵快,头吹带酸味;有时箱嫩,配糟凉,酵母增殖多,糖量不足,酵母早衰;或感染杂菌,头吹刺鼻等。糖化快或发酵快都会导致生酸大,出酒率低。

根据装桶条件查对表,在实际掌握中,为了提高出酒率,进桶团烧温度要尽可能控制在23-259摄氏度。室温高时要接近室温,室温低时要提高配糟温度。根据酸度高低掌握熟粮水分,配糟酸度在1.10-1.18较合适。酸高熟粮水分轻,更高可减少配糟或多用稻壳,使本排少受损失,下排正常。酸不足加底锅水。根据熟粮水分掌握出箱老嫩,水分多时,出箱原糖可以少些;水分少时,出箱原糖要求多些。正常的箱是小泡子,原糖为3%-3.4%。任何情况不能出老箱。此外,根据吹口气味,决定配糟温度、培菌糟与配槽温差及摊晾时间。要求团烧温度合适,吹口气味正常

⑤严防杂菌侵入,搞好清洁卫生:缩短培菌糟摊晾时间。培菌糟摊晾最易感染杂菌,不摊晾进桶温度又太高。要缩短摊晾时间可把箱温控制低些,还要加大摊晾面积,并通风。装桶前将发酵桶四周用清水洗净,可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热季尤为重要。

配糟在囤撮内摊得过薄,或倒在晾堂摊晾时间过长,杂菌感染繁殖,温度升高,糟子发倒烧,头吹猛,吹气刺鼻,出酒率低。

⑥总结操作经验,做好原始记录:记录要求真实,不能孤计,要抓关键。如蒸粮操作定型后,只记初蒸时间、焖水温度等;又如装桶,要记好摊晾时间、团烧温度等;桶内发酵升温、吹口情况,每天细致记录。

小曲酒系采用续糟法酿造,配糟质量(淀粉、酸度、水分)对下排出酒有影响。因此,看出酒率高低,除本排外,还要将上排和下排结合起来比较。如有时配糟淀粉含量较多,箱老或发酵温度高,能多出点酒,但下排照样要短产。因此,必须总结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到连续高产、稳产。

⑦发酵桶常见病害的挽救: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对温度高低掌握不适当和杂菌的侵染以及设备上的影响等原因,往往使发酵桶产生以下病害。

冷反烧:在装桶时,配槽摊晾过久,极易感染杂菌,以致从吹口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怪味,吹气大,现热尾。此时可由桶面灌入热水或热酒尾,以提高桶内温度和增加发酵糟酒精含量,抑制杂菌繁殖,使吹口气味逐渐恢复正常。

升温猛:由于装桶温度过高,适宜于杂菌的繁殖,以致吹口的吹气大,现热尾,有怪味,同时桶内升温快而猛。此时可由桶面灌入冷酒尾,以增加发酵糟的酒精含量,从而抑制杂菌生长繁殖;或放掉桶内黄浆水,或提前开桶蒸馏,避免糖、酒变酸的损失。根据升温过猛的现象,可在下一酢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当日较低的室温进桶;适当减少投粮,并增加配糟用量;降低配糟温度等。

升温不够:由于装桶时混合糟的温度过低,或由于冬季桶窖四周散热较快,因而桶内糖化发酵作用缓慢,桶内温度升得太慢或升温不够。此时可于一吹、 二吹、三吹时从桶四周加入热水或底锅水,以提高桶内温度。遇到升温不够,下一酢可采取减少配糟用量、装夹糟桶(即在桶内四周装一层热配糟保温)、桶四周用稻草包裹、桶面加盖稻草或稻壳保温等措施。

不升温:在装桶时,温度的掌握虽较适宜,但由于利用封存已久的配糟装桶,或前排曾受病害的糟子装桶,造成桶温不上升或升温太慢。这是糟子含酸较高的原因。此种病害的补救办法是,对封存久和受病害的糟子须用焖水蒸糟法处理后才用;最好是在停桶前将配糟晒干保存,开桶时经蒸煮后作配糟用。此外,配糟温度比正常高1 ~2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