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就像他写的书一样。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安静地待在图书的角落里。人们总是在浏览时不经意间从他身旁走过,而从来都未曾翻开拜读过。而他又总是在那里安安静静不曾离开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在图书架前,来去匆匆,无人为它留步)

现代生活像一个“怪圈”,提起他,好像每个人都挺说过,但是又好像并不是很熟悉。相比于老舍,钱钟书,胡适等,他在当代青年的眼中似乎并不出名,远不如前几位耳熟能详。你仔细想想,能记起的作品似乎只有一部《边城》。你以为他著书很少,不不不,他才是近代最高产的作家。并且可以说,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大才子钱钟书,钱钟书看不起很多人,沈从文是一个)

年轻人里,除了一些文学爱好者,当代的青年似乎对沈从文一无所知。但是,这正是招标今天要说的,不管是他的书,还是他这个人,其实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下。

1.“乡下人”

沈从文,出生在清末湖南凤凰县。凤凰县是落在湘西偏远的大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美景如画)

不同于记忆中的民国大家,沈从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乡下人。包括他本人也这样认为。不同于胡适,徐志摩等一系列的大家是大家豪族之后。他是一个不过读过小学的文化人。而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钱学森出自江苏无锡钱家,我该怎么样来形容一下钱家呢?除了钱钟书以外,还有几个钱家人我们都认识,比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其中钱伟长老先生的故事可是真真切切的“弃文从武”。以文科满分进入清华,却要学理科。无锡钱家在近代中国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族。所以,其实沈从文实际在文学圈里有时是很不受待见的。他没有人家的书香门第。钱钟书甚至还写了一篇《猫》来讽刺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钱家,贤人辈出,世代德育勤读)

沈从文与钱伟长弃文从武不同,沈从文是弃武从文。小学毕业后,他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混迹在湘川赣边界的山林里。在这片充满异民族文化气息的土地上,他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行伍离开后,他与同乡的满叔远同行北上,希望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但是,从湘西出发到北京,用时十九天,身上的钱就已经用去了差不多四分之三。北京当时的物价依旧是全国靠前。没几天,身上就一文不剩。要不是寻求同乡救济,他们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北京天寒地冻,房屋大街白雪皑皑)

满叔远陪他一路北上,在北京四处考试面试,希望考上一所大学,然后进行学习。但是,一直被拒,加上两人身上早就一文不剩,连饭都吃不上了,最终他离去了。适时,蔡元培先生对北大进行改革。沈从文终于可以进入北大旁听。但是,吃饭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先生给北大注入了灵魂,从此北大开始散发它的光芒)

2.“雪中送炭”郁达夫

当时沈从文在北京酉西会馆落脚。居住在一间潮湿的储煤间里,每天就是两个馒头就一点咸菜。在一个只有七平方米的房间,周围还全是黑煤,又潮又湿,关键是他穷到根本没有御寒的衣物。没有办法,他实在是混不下去了,他从报纸上了解到郁达夫,同是文人,他希望郁达夫能够理解他的痛楚。 他写了一封信给郁达夫,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境况并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沈从文先生老年时,回忆起当初郁达夫在严寒中为他送暖时的感动)

当郁达夫根据地址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时,站在门口,他不敢进去。而进去后,他并没有看见火炉,只有一个穿着一件极其单薄的外衣,双手通红的写作,鼻子流血同时双脚在颤抖进行创作的沈从文,此时,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上饭了。郁达夫内心是极其震惊的!当天他就带着沈从文去吃了一顿大餐。并立即将自己的围巾以及身上带的三块大洋给了沈从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从文后来曾经在《晨报》《现代评论》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

郁达夫此前在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失望。但是,见到沈从文后,他发现自己再也没有资格去说什么了。沈从文并不知道,其实他也帮了郁达夫。而这之后,郁达夫向多家报刊推荐了沈从文,沈从文开始为人所知。那他又是什么时候当上老师的呢?

3.情话,只给你一个人

沈从文初见张兆和就爱上了她。可这并不是戏剧,张兆和对沈从文并没有感觉,作为学校公认的校花,追她的人多了去了。她根本没理由选择一个湘西的穷小子,当时全校师生中对她送情书的人很多,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将爱慕者的信封撕掉,而是按编号保存起来(有颜任性啊)。当她收到沈从文的情书时,起初有点惊讶,只是按编号存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还是屌丝追上了女神)

张兆和感到惊讶,其实是因为,当时沈从文是胡适从外面请来的老师。这是,老师向一个学生表白。当沈从文逐渐为人所知之后,他当时逐渐认识了北京知识界众多的才子。而作为当时北京文学界的领袖胡适,自然也是认识的。至于为什么会被胡适请来?其实是当时的中国公学暴发抗议,学生要求罢免校长,并另聘他人为校长。胡适被教育部调过来的同时,从文学界里,也带来了很多人作为本校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大帅哥胡适先生,当时也是很受追捧呢)

沈从文是湘西人,他身上有一种与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执着,以及木讷。尽管没有回复,但是当张兆和看着这个编号的信封不断的加厚,不断的累积。她内心也有慌了,当时她找到校长胡适希望胡适能够阻止一下沈从文。但是,胡适则是站在沈从文这一边的,所以并没有阻止沈从文。胡适当时劝她:“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而张兆和立刻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从文的情话,那时出了名的好)

我只能说这小子(不敬啊,抱歉)太能追了,太执着了,完全就是一个憨憨。但是,执着地追求了四年,也写了四年的情书。最后,在胡适的撮合下,还是成功地走到了一起。

所以,屌丝们明白了吗?只要女生沉默,你就使劲追。这是一个妥妥的屌丝追女神的故事。并且,你最好还要是个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而这一次牵手(尽管中间有过插曲),沈从文临走时,却还是依依不舍拉着张兆和的手,说着对不起她。说到底,这一生,沈从文还是最爱她。

4.沈从文与他的《边城

我其实一直认为沈从文是从边城中走出来的。他身上始终有一种湘西乡里人家的气质。他执着而木讷,做一件事就认真的去做。他一天写作不过几百个字,但是每个字他都雕琢得十分的完美。所以,在拜读的时候,你轻易地描绘出他眼中的边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翠翠和爷爷)

《边城》写的是一种“牧歌”式的生活。当年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决赛圈,但是因为沈从文先生的逝世,最后无缘。

关于《边城》这本书,我曾听过一位先生说过。“边城,原型应该是湘西的凤凰县。沈从文写的其实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一样的桃源。但是,与桃花源不同的是,边城的背景十分的复杂。以现在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农村中一种让人难以察觉的变化。桃花源居民最后守住了自己的桃源,而边城中那种桃源的仙气却在逐渐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沈从文差点凭借《边城》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边城人民原本处于农业文明的安静与世隔绝的氛围之下,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取向。但是,这种价值观正在慢慢的丢失,人心不古。边城之外的世界对边城的影响正在不断的加大。边城人民原本是处于一种纯朴,没有等级,人人之间坦诚相待,不会追逐功利的状态。但是,全文的最后,傩送因为不想娶团练家的女儿远走。顺顺一方面因为天保的死,不想傩送娶翠翠;一方面是因为,团练家用一座磨坊作嫁妆。全文最开始的时候,人人之间坦诚相待,从来不会思考这种问题,他们无忧无虑,而全文结束却是的时候,边城人民内心的变化已经产生了,人们开始思考行为的利益。边城也开始走向了衰亡!

沈从文足够幸运,也足够不幸。他得偿所愿迎娶女神,实际生活却并不幸福。他个人的小说其实并不符当时时代的潮流,他关注的地方,其实只是生活本身。所以,他遭受了很大不幸,也源于此。这也导致了,他后半生再也没有创作一部文学作品。他本身,也转变成为一位文物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