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特瑞普利单抗(又称:拓益)联合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一时引起巨大反响,君实生物号称其研发的国产pd1拓益,已经被美国FDA官方认可,并且已经赶上并超过百时美、默沙东等国际医药研发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15日君实生物在科创板上市。但与绝大多数的A股上市公司不同,君实生物是带着亏损上市的。由于头顶“抗癌神药”的光环,君实生物的发行上市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其A股的发行价就达到55.50元,而上市当天的最高价达到220.40元。但君实生物股价的辉煌状态却是短暂的,由于没有业绩支撑,市场的炒作激情又逐渐走向冷却,君实生物股票上市以来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路下跌,股价从上市当天的最高价220.40元下跌到11月20日收盘时的69.49元,跌幅高达70%。

资本市场的资金是“最聪明”的资金,不被资本市场认可,说明君实生物的业绩和成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君实生物这个号称获得美国FDA认可的联合免疫疗法的临床数据又是如何呢?

2019年8月12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领衔进行的特瑞普利单抗(又称:拓益)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黏膜型黑色素瘤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文中披露了进行了一年的临床实验结果:入组33人,11例患者(33.3%)已死亡,4例患者(12.1%)因疾病进展而终止治疗,18例患者(54.5%)仍在接受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9.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5个月。中位生存期(OS)没有任何数据。在安全性方面,97%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

2018年12月,作为国产PD1"拓益",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中国药监局正是依据拓益二期临床实验的报告,批准了拓益可以在中国有条件上市(请注意是有条件上市!)。报告显示:按照临床病理亚型分析,针对不同病理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反应率:皮肤型患者为31%,肢端型患者为14%,粘膜型患者为0%,原发灶不明患者为23.1%。中位随访期也就相当于中位生存期12.4个月,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最长活了20.5个月,最短活了9个月,平均生存期只有12.4个月。

以上这些数据是无法让全球任何黑色素瘤专家以及权威机构认可的。

那么,被公认为全球最严格药物评审美国FDA,又是凭借什么理由“批准”了拓益联合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的呢?

大多数国人都有一个错误认知,以为“孤儿药”就是指针对某种罕见疾病的特效药。获得了孤儿药资格认定,就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的特效治疗药物。事实情况是大相径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FDA的孤儿药是指:

1、用于治疗影响少于200,000美国公民的疾病的药物、诊断试剂或疫苗

2、针对新药,只需要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数据证明其有效性,但不需要提供相应的人体临床实验数据。

3、给予公司七年的研发市场独占,以及减免费用等其他市场激励政策

简而言之,所谓的孤儿药资格,并不是说这个药已被FDA认可并批准上市,只是批准享受7年保护期的独家研发并且给相关福利政策而已

中国患者现在可以了解,所谓美国FDA认定的孤儿药只是君实生物与大家玩弄的一个文字游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那么,这个游戏的始作俑者又是何人呢?

2018年1月,李宁就任君实生物总经理。在加入君实生物之前,李宁就职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十二年,历任评审员,资深评审员,评审主管,分部主任等职。他对美国FDA的各项规则和要求了如指掌。利用了FDA对于孤儿药的政策漏洞,明知拓益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黏膜型黑色素瘤的在中国的临床实验结果乏善可陈,拓益自身的二期临床实验结果:针对粘膜型黑色素瘤患者的有效率为零。还是向美国FDA申请了针对粘膜型黑色素瘤的孤儿药认定,反正美国FDA不需要提供临床数据,再差的临床数据都可以申请,再傍上阿昔替尼的生产商“辉瑞制药”这个国际药业巨头。他终于帮助君实生物创造了中国药企在美国FDA申请到孤儿药地位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神话”故事里,还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这个联合治疗的产品之一“阿昔替尼”是辉瑞公司生产的,由于阿昔替尼对于黑色素瘤治疗的临床数据很差,中位生存期(OS)仅为6.8个月,辉瑞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放弃了阿昔替尼针对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十几年后,君实生物又把这个药捡起来,搭配上临床证明对于黑色素瘤粘膜型疗效为零的拓益,来联合治疗粘膜型黑色素瘤患者,有一点点智商的人,都应该可以咀嚼出内中究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