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一位参加板门店谈判遂川籍志愿军翻译

可将思绪拉回到70年前,聊起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这位老人记忆格外清晰,情绪高涨,娓娓道来,甚至哼唱了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他,就是亲眼见证志愿军英勇作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直至停战,参加过板门店谈判的遂川籍志愿军翻译巫启煦。

1926年,巫启煦出生在遂川县大汾滁峰村,祖父巫梅友是清末民初当地小有名气的郎中,酷爱写诗,有诗集流传至今。从小,家族就十分重视教育。1944年,学习刻苦的巫启煦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机缘巧合,巫启煦回到家乡。

1948年冬,地下党组织指示巫启煦回乡,接应随后的解放战争。一回到南昌,他遇上了解放军的第48军,顺利成为了一名战士。部队从南昌一路打到了赣南,他又被派往遂川,参加剿灭当地土匪肖家璧的剿匪队。活捉肖家璧后,正要放下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

当时,无数热血男儿勇敢地迈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步伐,要为新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巫启煦回忆,朝鲜战争爆发时,自己所在部队还没有接到开赴朝鲜的指令,而是奉命开到新疆石河子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由遂川出发经吉安、南昌,再乘专列到了郑州,当时火车一直往北开却没往西部去,战士们都觉得奇怪,因服从命令的天职,而不敢打听。

后来,首长似乎明白了大家的心思,便问道:“上级叫我们去开发北大荒,大家有没有信心?”战士们在列车上异口同声说:“有”。北大荒在哪里,谁也不清楚,火车就这么一直往北开。

在闷罐车里待了4天,列车一直开到辽宁锦州,10月15日,又乘车到鸭绿江边的丹东市,在那休整了3天。这时上级指示,把军服上的徽章、符号包括武器,全部收回。10月18日,大家就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登上列车,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新义州。

可毕竟是大学生出身,毕竟出生南方,在天寒地冻的朝鲜,巫启煦留下了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

11月的朝鲜,天寒地冻,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南方去的战士从来没经受过这种天气折磨,别说打仗,穿着棉衣坐在炕上直打哆嗦。初到新义州,呕吐、腹泻、头痛、大伤寒、慢性肺炎、发烧发热、口干舌燥、打摆子,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战士还得了败血症,未上战场就倒在异国他乡。

后来经军医诊断,是不适应冰天雪地的气候,引起的败血症。朝鲜百姓因与志愿军语言不通,无法传授防冻抗寒知识,后来有一阿妈妮(朝鲜语,妈妈的意思)找到部队首长,用中国话告诉东北籍战士用雪搓手,能坚持的可搓全身,天天练,使劲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这招真的很神奇,后来部队几乎没有再发生败血病,降低了无战斗性减员。

当翻译见证板门店谈判

巫启煦介绍,在新义州战役中,部队抓到了一批美国俘虏,因语言不通,只能押回师部。一天,他刚从战场采访回来,只见全缴了械的俘虏摇晃着脑袋叽里呱啦,一副垂头丧气,身上衣服脏得很。在径直走向师部政治部途中,听见有俘虏兵用英语说:“这回可倒霉,不知怎么办?”

这一句话,马上引起了在场政治部领导的重视,忙叫巫启煦随同去训话,当翻译,向俘虏交代中方政策。结束后,政治部立即报告师党委,建议在全师寻找懂得英语、会讲外国话的指战员组成翻译组,在俘虏中宣传优待政策,命令他们放下枪,争取宽大处理,用政治宣传瓦解敌人。

师部立即批准同意成立翻译组,归政治部新闻宣传报道科领导。就这样,巫启煦担任了25师翻译组组长,随师首长向俘虏宣传政策,也见证了更多志愿军胜利的时刻。

而令巫启煦客串翻译工作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板门店谈判那一次,这也让他记了一辈子。

1953年春,迫于节节败退和国际社会的谴责压力,美国政府同意停战谈判,作为翻译的一员,巫启煦参与了板门店其中一次与美军司令克拉克的谈判,记得签署停火协议后,克拉克自责地说:“我做了一件对美国政府和人民毫无意义的傻事”。巫启煦听在场的领导气愤地说:“世界人民将会永远记住这场战争灾难的教训,司令官先生现在签字是明智的选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背景资料:抗美援朝胜利后,巫启煦复员返乡,成为了一名乡村中学的教师,教授物理和英语,并于1986年退休。2020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