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而言,白求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毛泽东评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然而毛泽东与白求恩只见过一面,为何会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另外,白求恩又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求恩早在来中国以前,就已经是欧洲顶尖的医生之一,他医术高超,32岁就成为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的成员,然而,白求恩却甘愿放弃高薪工作,前往中国战争前线救死扶伤。

白求恩所在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以后,最先受到国民党的接待,不少人对国民党给出的优厚待遇动了心,留在国民党那边,然而白求恩并不接受这样的安排,他认为,战士们还在打战,官员们却贪图享受,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求恩提出要求,希望去八路军那边,那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在宋庆龄的斡旋下,白求恩成功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虽然对白求恩表现出了十分欢迎的态度,但是对于这个外国人是否有足够的毅力留在条件艰苦的前线,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让白求恩在和平区的医院工作,白求恩当场表示反对,他坚持要去前线和战士们待在一起。周恩来很受感动,便安排同志们护送白求恩从武汉出发,再由延安转到晋察冀。

白求恩与同行的其他医护人员带来了大量医疗物资,一路上被日军围追堵截,直到月底才成功抵达延安。到了延安,白求恩希望能见到毛泽东,他早已听闻毛泽东的大名,希望能一睹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

在延安,白求恩看到了一群积极的共产党人,他们虽然穷,吃不好穿不好,但是每天都有笑容挂在脸上,大家相处十分融洽,无论是首长还是士兵,都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白求恩曾发出感慨,在延安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毛泽东决定在当晚接见白求恩。

当晚11点左右,白求恩被一名战士带到毛泽东所在的窑洞,在见到毛泽东后,白求恩不敢相信,作为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却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衣和一双棉鞋。

两人在窑洞里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谈话,毛泽东知道白求恩曾经到过西班牙战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因此直接问白求恩,八路军在医疗方面应该如何做。白求恩很喜欢这种直入主题的对话方式,他回答道,应该组织战地医疗队,在前线附近工作,才能更好地照顾伤员。

由于当时八路军缺乏医疗设备,甚至没有人听过“战地医疗队”这个词语,毛泽东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要知道在战场上,很多伤员因为缺乏有效的医治而失去生命,这让毛泽东十分自责。白求恩表示,只要能组建战地医疗队,根据他的经验,75%的重伤员都能救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听后十分激动,当即请白求恩尽快组织战地医疗队,这体现出毛泽东对于白求恩的绝对信任。在谈话的最后,毛泽东再三叮嘱,前线条件差,生活艰苦,还有生命危险,希望白求恩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谈话结束后,毛泽东亲自把白求恩送到了窑洞门口,两个人相视而笑,最后告别。回到住处后,白求恩马上将两人谈话的内容写进日记,并在日记里称赞毛泽东是一个巨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此后,白求恩带着医疗队,前往晋察冀,他们在前线救死扶伤,为75%的承诺而努力。

白求恩在医疗队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曾在69个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做手术,受到所有战士们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白求恩离开之后才想到,他竟然没有跟白求恩谈起待遇问题!这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总不能让人家拿不到应有的报酬,于是,毛泽东给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发了一封电报:请每月支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而当时的物价是鸡蛋一分钱一个,猪肉两毛钱一斤,大米一毛三一斤,每月支付给白求恩的工资能买769斤大米,而当时八路军师长每月只能领五元。

对于这笔“巨款”,白求恩再三推辞,聂荣臻苦劝不听,白求恩还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他说他不需要钱,他很幸运来到中国和八路军战士们一起工作。

在为八路军工作的600多天时间里,白求恩没有拿过一分钱,直到1939年,白求恩被手术刀割破左手感染去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白求恩留下遗言,他希望告诉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他人生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光。

得知白求恩去世的消息后,毛泽东悲痛万分,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