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塔,频频发生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古塔内从不住人,却时有在半夜传出一阵阵恐怖凄惨的女人哭声,时有发出一阵阵的蛤蟆叫声,时有传出紧锣密鼓地唱戏声,时而发出狐狸般的尖叫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来路的千年“妖塔”呢?

那些诡异的叫声到底从何而来呢?

为何古塔会发出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呢?

小编站在科学角度为大家解开这一千古之谜。

一 千年古塔的历史渊源

这座千年古塔处在山西省永济市(县级市,属运城管辖)的蒲州镇东的峨眉塬上,与普救寺相依相靠,两者始建于隋唐时期,也是著名历史名剧《西厢记》的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详解古塔之前就不得不说说历史名剧《西厢记》,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西厢记》的剧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相传元朝时期书生张生赴京赶考时途径普救寺,因为大雨滂沱而入寺借地休憩,刚巧碰见了貌若天仙的崔莺莺,崔莺莺当时护送父亲崔相国的灵柩返乡,不巧连遇大雨而投奔普救寺暂住,与相貌堂堂的书生张生一见钟情,在普救寺内发生了偷偷约会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驻地总兵孙飞虎听说崔莺莺貌如天仙,欲想霸占作为压寨夫人,随即发5000精兵围困了普救寺,相国夫人迫于压力承诺有人拿出退兵之策可将女儿以身相许。张生把握时机出策愿意为崔家解围,并书信求助于同窗好友白马将军发兵解围,随后一场兵家大战后张生目的达到,但崔相国夫人因为嫌弃张生家境贫寒却出尔反尔棒打鸳鸯,故意拆散崔莺莺跟张生的爱情姻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生跟崔莺莺频频幽会的地方就发生在古塔下,故这座千年古塔被称作“莺莺塔”,表示后人对这对才男佳女爱情故事的同情,而普救寺则成了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见证者,后人到寺中上香许愿以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

二 莺莺塔的诡异之处

1986年9月,普救寺的修缮工作正在如期进行,一天夜里暂住在普救寺的工人突然听到了从莺莺塔传出的诡异声音,仔细听是一个女人的哭声,时有时无断断续续,众多的工人都竖起耳朵,确定听到了这种诡异的声音,霎时间所有的工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

哭声悲痛凄凉令人断肠!大家为此都议论纷纷,因为在修缮期间禁止闲人入内,里面既然空无一人为何会传出哭声呢?还是正如人们的传说那样,当年被“棒打鸳鸯”拆散姻缘的崔莺莺在哭泣呢?

工头是当时的县局旅游文物管理所的所长仝毅,他从事研究古文物多年并不相信有鬼,于是他穿起衣服拿起手电筒进入了莺莺塔查看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仝毅

仝毅在塔内查看了许久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当然更不可能看见人,那么哭声从何而来呢?

莺莺塔高40米,建筑层次13层,正面看呈四方形,内部空间呈空筒型,一层没有楼梯,只有一个木梯通往二层,二层楼梯至九层属于环绕式结构,楼梯在狭窄的空间内环绕塔壁而上,到了九层就没有了楼梯。

显然从一层一直到13层都没有适合人住的空间,除此之外塔内除了一尊佛像外再也没有其它物件,当然也没有可发出声音来源的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绣锦斑斑的铜铃

塔外除了一些年数久远锈迹斑斑的铜铃,再也没有可发出声音的东西,而被锈迹侵蚀过的铜铃已经没法发出声音了。

接下来的一阵子,仝毅在夜里跟同事坐在塔下聊天,又突然听到从塔内传来了敲锣打鼓唱戏的声音,声音清晰流畅接连不断,戏中的唱腔和话白细节就像听收音机,这让在场的同事都感到毛骨悚然,脊背上一阵阵凉飕飕的寒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一层

他们走进“莺莺塔”查看仍然是空无一人,走出来后唱戏声又从塔内传出,而且能从50米外普救寺的每个角落都能听见。

极其诡异的声音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存在,有时在半夜能听见男女窃窃私语的说话,有时传出一阵阵癞蛤蟆的叫声。。。。。。还有一些人们无法分辨的声音,总之人们开始疑神疑鬼了,工人吓得纷纷离职不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狭窄的楼梯

为了稳住工人们的情绪,仝毅决定找出“闹鬼”的原因。

三 调查“闹鬼事件”的结果更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仝毅开始对周边的村庄展开了访问调查,不过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周边的人对“莺莺塔”所发出的唱戏声和女人哭声根本不知道,大多数村民都没听说过,只知道莺莺塔有时会发出蛤蟆叫声。

这让“莺莺塔闹鬼”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

然而,仝毅在对周边环境调查了一段时间以后,对莺莺塔发出唱戏的声音,给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更加不可思议的答案,是蒲州镇文化站在夜里唱戏的声音传到了“莺莺塔”!

这个调查结果看上去要比“闹鬼”更有非议性,因为人们都知道,镇文化站距离莺莺塔的直线距离超过了2.5公里,按照常识在2.5公里之外,人的耳朵很难分辨出声音里的具体细节,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蒲州镇文化站遗址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仝毅虽然给出来一个更加令人质疑的答案,但是他没办法在当时使用科学的方法给予验证,从此“闹鬼事件”就埋在了过去的时光中。

四 顺着历史脉络追踪

要想揭开莺莺塔发出诡异声的神秘原因,看来非得要从它建成的时期开始追踪了。

山西省永济市在唐朝时期刚好处在京都长安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当时非常繁华,所普救寺以香火也异常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莺莺塔

莺莺塔虽然尽显唐代建筑风格,但它在何时建造却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因此那些诡异的怪声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发生的,人们更是无从了解。

那么莺莺塔到底始建于什么时候呢?

2008年3月,普救寺修缮组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块年代不详的石碑,仝毅根据石碑的碑文内容推断,碑文应该出自元代,而普救寺应该有1000多年历史了,那么毫无疑问,莺莺塔应该也会跟普救寺是同一个时期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碑文

仝毅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普救寺实际上在隋朝的初期就已经存在了,到了唐朝时期,有一个法号叫“释道宣”的高僧主持将普救寺扩建,根据史料说明,既然普救寺在隋朝时期的规模就很大了,那么莺莺塔必然也会有史料记载。

仝毅又查阅了关于当地的一些隋唐史书,不过却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的描述,莺莺塔原名叫舍利塔,不但没有确切的建造时间,而且更别说找到诡异声音的描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是古人的粗心大意造成的记载缺失吗?

显然不是,真正对舍利塔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的就是元代的《西厢记》,在剧中主角张生的一句台词中说道:“普救寺有7层宝塔,百尺钟楼”,这说明《西厢记》的作者对莺莺塔的描述是7层宝塔的结构,但现实中的宝塔却是13层,这又是何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西厢记》的故事源于虚构,为什么作者却将事实存在13层的宝塔描述成7层呢?站在哪个角度推测都觉得作者没虚构的必要性,既然如此其中肯定会有着不为人知的变故。

1991年,施工队在13层塔顶发现了一尊铜制空心佛像,在佛像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张神秘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不但清晰可见,而且明确记载了佛像的来历,佛像来自明代嘉靖43年9月19日,由蒲州敬信坊的信士卫岚为重建舍利塔捐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制佛像

仝毅通过纸条和翻阅史书,找到了莺莺塔的历史转折点,原来莺莺塔在明朝嘉靖34年因为永州一带发生大地震,造成了莺莺塔在地震中成为了一堆废墟,而佛像和纸条则证实了史书中的记载。

这些证据表明当前的莺莺塔并不是隋唐建造的建筑,而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返工建造的事实,不过古人保留了塔的唐代风格,并加盖到了13层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制佛像内字条

这也就是在隋唐史料中找不到关于莺莺塔和诡异声音记载的原因了。

后来仝毅又在蒲州府志和永济县志中,找到了两处对莺莺塔发出诡异声音的完全相同的描述,“声若吠蛤,盖空谷应音类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中关于蛤蟆叫声的描述

其意思就是宝塔发出的声音就像“金蟾”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飘扬,而传说的“金蟾”有三只脚,重要的是能吐出钱币来,所以成为古人心目中的旺财神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蟾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蟾”虽说仅仅是个传说,但莺莺塔所发出的蛤蟆声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五 当地的传说

普救寺距离黄河有5公里的距离,显然黄河里的蛙声几乎不可能传那么远的距离到普救寺,而普济寺周边也没有大片的水源,况且蛙类只在春夏季节发出声音,但在秋冬季节又该如何解释呢?

莺莺塔是一座砖块砌成的建筑,内部没有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更不要说靠水生活的蛙类动物了。

仝毅在山脚下的“西厢村”走访时,村民大致有2种说法,一种是说建塔的砖块有回音的效果,另一种说法是塔底下埋着两只金蟾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两个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和验证,不过从这两个说法来看,宝塔发出蛤蟆声音应该是在宝塔建成后就存在的事实了,尽管史料记载中有关于诡异声音的描述,但没有相关的科学解释,这无疑就成了一个科学之谜。

对于仝毅的研究来说,种种出现的诡异现象,甚至自身都经历过的怪事,居然无法从科学角度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断,这让他感到寝食难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仝毅几乎把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了研究上面,在《走近科学》栏目的记者和摄制组的配合帮助下,莺莺塔发出诡异声音的原因被破解了。

六 打开秘密的“钥匙”被找到

仝毅的调查目标聚集到了西厢小学。

西厢村的西厢小学地处空旷地带,跟2公里之外的莺莺塔遥遥相望,同处于一条直线上,这跟蒲州镇的文化站所处的角度位置几乎一模一样,由于唱戏班早已不存在了,但西厢小学的角度刚好能替代文化站的实验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着中午学生吃饭时间,学校的扩音器里传出了音乐声,仝毅跟记者乘车离开学校,走出500多米后学校扩音器里音乐声音就听不到了,当他们回到普救寺后,奇迹发生了,莺莺塔内传出了学校扩音器播放的音乐声,就连歌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大家感到一阵惊喜,同时又感到不可思议,惊喜的是声音的来源找到了,不可思议的是问题更神秘莫测了,为什么500多米距离听不到声音,2公里外的地方却能听到音乐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门峡宝轮古塔

过去莺莺塔所发出唱戏声的原因找到了,声音来自2.5公里距离的镇文化站。

仝毅推测这应该是莺莺塔具备一种声音收集并放大的功能,它就像一个功放+扩音器的电器,把远距离的声音收集过来然后放大再释放。

这个理论经得起推敲吗?500多米以外就消失了的声音,为什么在2000米之外被吸收呢?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之前半夜女人的哭声也就自然解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轮古塔与莺莺塔对比

仝毅研究小组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无独有偶的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同样也有一座古塔能发出蛤蟆的叫声,这座古塔同样始建于隋唐时期,跟莺莺塔直线相距100多公里,同处黄河边上遥遥相望,且建筑风格几乎一模一样。

这座古塔叫做宝轮古塔,也是13层四方形锥型建筑,塔檐跨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建筑材料都是烧制青砖,两者建造时间相差3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轮古塔与莺莺塔对比

宝轮古塔的蛤蟆叫声源于50米开外的一块石头,人们只要在那块石头上敲击,宝塔内就会传出蛤蟆的叫声,或者在塔周边近距离击掌也能听到。

但莺莺塔不同,只能在20米的距离上敲击石头或击掌,才可以听见蛤蟆声,且声音跟敲击的频率大小相关。

《走近科学》栏目的记者将现场采集到的声音数据,送到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进行频率分析,研究员徐俊华主持了分析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 发出诡异声音的科学原理

声音分析现场,首先将声音源输入电脑,通过扬声器发出信号,再让电容传声设备接收信号,然后再传入信号测量放大器,紧接着再经过滤波器的过滤,将无杂音的声音输入频率分析仪。

频率分析仪的数据分析,可以显示出声音的时间波形和频率谱,然后将分析数据形成图谱通过绘图仪打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对时间波形图的研究分析后,徐俊华教授认为,敲击石头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波,从时间波形图上可以看出,敲击声音在图谱上形成一些脉冲串峰值,小峰值表示被反射的回波,而图上13个回波峰值整齐有规律,但跟建筑物共振引起的回波峰值却不相同,此声音应该是由一种特有的反射规律造成,13个回波峰值可能是由13个特有的反射规律形成。

徐教授又分析了青蛙叫声的时间波形,跟敲击石头的时间波形对比后发现,两者的时间波形和数值非常相似,这就解释了敲击石头所产生的回波跟蛤蟆的叫声几乎完全相似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科院徐俊华教授

莺莺塔发出蛤蟆声音的原因找到了,是因为敲击石头的声音碰到了塔体反射的回波。

那么为什么塔体会反射出跟青蛙叫声几乎一样的回波呢?时间波形图上的13个脉冲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走近科学》栏目记者带着时间波形图谱找到了山西大学物理系教授丁士章,他研究图谱后认为,13个脉冲串应该是来自莺莺塔的13层塔檐,塔檐就是造成那种特有的反射规律的原因,敲击石头的声音遇到13层塔檐后反射回波,这个回波就是形成蛤蟆叫声的问题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蛙与敲击石头的时间波形图对比(黑色中轴线左为青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击石头的反射时间波形图

丁教授根据塔檐的层数和高度,然后确定了一个能够反射回波距离的测试点,并根据每层塔檐的高度和声音传播的速度做出计算,测算出返回波峰值的时间,最后跟中科院的时间波形图中13个脉冲点所对应的时间对比完全吻合。

那么既然是塔体反射声波造成回音形成了蛤蟆叫声,那么其它很多类似的建筑为什么没有这一现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士章教授

丁教授说,莺莺塔的塔檐是用青砖块一层层叠加出来的,每一层所延伸出的尺度并不完全一样,如此一来就会形成内凹的曲面状态,正是这种曲面状态让声音得以反射回传,无论是何种声音源,都会形成高频、中频或低频的声波,三种类型的声波有的被吸收,有的则会被放大增强,而被反射的声波就会因为频率的改变产生了变异。

莺莺塔蛤蟆叫声的谜底揭开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结论,那就是为什么莺莺塔能吸收到几公里之外肉耳听不到的声源呢?

按照常识我们知道,唱戏的文化站和学校的小喇叭在2公里之外的距离上,早就已经达到了声音传播的物理极限了,为什么在山下500多米的距离听不到,反而能传播到更远的山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教授认为,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波的能力各不相同,越是粗糙的表面越容易吸收音波,相反越是光滑的表面反而越容易反射回波,就像水溅到表面粗细不同的物体一样道理。

莺莺塔的塔檐有着极其强势的声音收集和反射声波的能力,这跟我们把手护在两只耳朵上,听到的声音突然间增大是一个道理,塔檐下的凹型曲面就像人的耳朵,把声音收集后反射到塔下。

再加上莺莺塔地处山顶,声波在高空中传播的更远,而在低空处则容易被地面物体所吸收。

八 小结

莺莺塔所发生的诡异声音之谜,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已被解开,事实证明,一些诡异的自然现象背后都有它必然的科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