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原因,让曾国藩并没有造反称帝,自古视忠诚为美德!

一、曾国藩在檄文中表示过,要以儒家的信仰来拯救天下,主张赤诚和忠心。

如果造反了,当初的承诺便失信于民,得不到民心支持,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至少是曾国藩的顾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曾国藩在打败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已经有所提防,八旗已有所准备并开始布防。

除了军事布防之外,曾国藩还知道自己的队伍中有众多朝廷的耳目眼线,造反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曾国藩深知部队内部并不和谐,当时与左宗棠矛盾很大,而且李鸿章也开始自立门户。

曾国藩虽表面有30万部队,但真正能调动的也只有12万人,内部如果有分裂之势,造反必将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曾国藩虽有精兵不少,但一直缺乏粮饷,很难维系打仗的开销。

没有充足金钱的支撑,造反的风险就会更大,补给不够随时都会丧失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虽然造反称帝有诸多诱惑,但曾国藩最后选择了坚守本位,并没有造反称帝。

无论是时机不成熟,还是曾国藩本身就是选择了忠诚,现在看来已经并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在军事、文化、政治、经济上都做出的重大贡献,并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关注@溦雨读书:《曾国藩》

学习曾国藩为人处事的智慧,陪您一起,用书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