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是国人喜闻乐见的食物和烹调方式。有人戏言: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其实,不止现代,烧烤在古代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代的烹调技术比较落后,比较常见的就是用火烤,也称为是“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炙”的历史十分久远,大概在人类开始掌握生火技术的时候,这种烹调方式就已经出现了。

在古人看来,凡是飞禽走兽,即可烧烤。而且,作为食材的禽兽之肉,还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在常见的肉中,牛肉为上,羊肉次之,猪肉、狗肉又次之。

不过,古人的烧烤,显然要比现代人要“硬核”得多。

比如,古人爱吃的“驼峰炙”,以八珍之一的驼峰为烧烤食材;还有一种烧烤名曰“鹗炙”,“鹗”即“枭”,也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猫头鹰

古人有言:“猫头鹰即鹰猫,其头似猫,其肉甚肥。烧之则鬼至,术士以之收鬼。”

拿如此灵异的鸟来烧烤,可见古人食路之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刚才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这句话,在古代依然适用。

古人也喜欢用烧烤来解决一些常规手段不好解决的问题,比如谋个朝篡个位啥的。

春秋时期,江浙地带有一个吴国。吴国有一位王子,人称公子光。公子光有个堂弟,就是当时吴国君主吴王僚

其实,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公子光才是吴国的法定继承人。

不过,公子光的老爸诸樊当年战死的时候,并没有传位给亲儿子,而是把王位给了自己的老弟余祭。余祭死后,又传位给了自己弟弟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吴王僚

从辈分上讲,吴王僚与公子光是堂兄弟。但从血缘上看,显然公子光更具有资格当吴王。

眼看王位与自己有缘无分,公子光当然非常郁闷,时时刻刻想着抢班夺权。

有一天,公子光遇到一个白发的年轻乞丐,十分好奇,便与他攀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二人这一谈就是三天三夜,意外成为了莫逆之交。这个白头发的乞丐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此时,他刚从楚国逃了出来,正寻觅能为自己报父兄大仇的人。

一个人想篡位,一个人想复仇,公子光和伍子胥很快就找到了他们事业的结合点。公子光信誓旦旦地向伍子胥打包票说:你帮助我干掉吴王僚,我将来一定灭了楚国,为你报仇雪恨!

于是,伍子胥便向公子光推荐了当时名震江湖的头号杀手专诸,具体负责实施夺位计划。

高手就是高手,伍子胥、专诸接到这个光荣的使命后,首先对目标人物吴王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他们发现:吴王僚特别喜欢吃烧烤,尤其喜欢吃烤鱼,这是一个可以抓住的切入点。

于是,伍子胥让专诸马上跑到太湖边,遍访名师,研究学习烧烤技术,终于习得上乘烤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515年四月的一天,公子光终于迎来了机会。他设宴款待吴王僚,而吴王僚听说公子光准备了上等烤鱼,便欣然前往。

但是,吴王僚并不是没有心机的吃货一枚。为了防止公子光使诈,吴王僚将这次宴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到了极致:从王宫到公子光家里,一路都有吴王僚的亲兵卫队,即便是宴会举行的房间以及台阶两旁,都有他的亲信严密把守。

就在这森严的警卫之下,专诸还是端着自己的秘制烤鱼泰然自若地出场了。

就在人们认为万无一失之时,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一众武士们眼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专诸掰开了那美味的烤鱼,用一把藏在鱼肚子中的鱼肠剑,刺向了留着哈喇子的吴王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愤怒的侍卫们也当场将专诸杀死,但一切已经无济于事。

公子光看到专诸得手,便放出了埋伏在地下室的亲信,将吴王僚的部下也全部消灭。随后,他自立为王,这就是名震江湖的吴王阖闾。

一顿烧烤引发的血案,彻底改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强大的吴王阖闾登上历史舞台,日后,他重用伍子胥和“兵圣”孙武这对“双子星”,创造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战争神话。

伍子胥、专诸以及那条烤鱼,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