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媒体自制的对撞测试,再一次把德系车和日系车谁更安全推上了汽车圈热搜。而这场碰撞测试中的主角卡罗拉和速腾,本身都是自带流量和关注度的热销车型。因此,这场碰撞测试引发的讨论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从关注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但从对“德日安全之争”这个问题的探讨效果来看,这次碰撞测试恐怕只是加深了消费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困惑和误解,对厘清这个问题,让消费者更了解汽车安全常识,并没有什么帮助。

先来看看这场碰撞测试是怎么做的。媒体分别从4S店购买了卡罗拉速腾的商品车,并以64km/h的速度,正面50%偏置对撞,而后,媒体节目主持人根据两车受损情况作出了解读和评判,结论是速腾“完胜”,MQB平台胜过TNGA架构。

不过这种结论并没有得到媒体和众多网友的认可,仅仅根据车辆受损情况就去判断谁更安全的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更不用说上升到MQB平台和TNGA架构谁更安全的层面了。

在对比中,节目主持人针对两车受损情况,在没有给出数据上的对比,只是从主观视觉,就判定卡罗拉“更惨”,这样的判断可以说过于“简单粗暴”了,当然经不起网友的推敲和追问。

那么碰撞中两车一地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实际上意义不。如果硬要解读,也应该根据两个品牌的安全理念去客观评价。我们都知道,以大众代表的德系品牌和丰田代表的日系品牌,在造车理念上有着很大不同,这当然会反映在速腾和卡罗拉两款车型对撞后的车辆受损情况上。

具体来看,MQB平台下的速腾碰撞更偏“攻击性”,碰撞兼容性较差,容易对别的车造成入侵式的伤害。

TNGA架构下的卡罗拉则是“防守型”吸能结构,笼式车身,在碰撞情况下缓冲性能会更好。在丰田GOA车身技术中,在“吸能分散”理念下,同时兼顾了"降低乘员所受到的冲击"以及"保护座舱空间"两个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理念,根本无法用车辆受损情况来区分谁高谁低,也不能完全代表各自的架构水平。凭这样一场碰撞后的车辆碎片就草率得出MQB平台更强的结论实在是有点牵强。

在此之外,速腾的卡罗拉车身尺寸和整备质量上的差异,也使碰撞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从测量标准、流程到结果判定,这场碰撞测试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设计一场靠谱的实验去探讨德系、日系不同的安全理念,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样也能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汽车安全的知识。但是这场碰撞测试明显不太靠谱,更像是一场蹭“德日安全之争”流量的博眼球之举,消费者不必过分在意,网友也看看就算了。真想了解谁更安全,不如多看看权威机构碰撞测试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