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传统的经史之学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大总结和大调整期,此时的学术走向议论者众,但有个朴学大师不管如何褒贬都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与兄长毛万龄并称“江东二毛”的毛奇龄先生。

毛奇龄,字大可,又名甡,号秋晴,一曰初晴,学者称西河先生。萧山人。他幼年的时候聪颖过人。据说他耳闻母亲口授的《大学》即能成诵。明末大名士陈子龙很喜爱他,给毛奇龄补了诸生。毛奇龄早年参与过一阵子抗清活动,后来明亡,他就隐居不出了。直到康熙年间,应试博学宏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充《明史》纂修官。后来又当了一段时间的会试同考官,因为有腿疾,就请假辞官回乡不复做官了。

毛奇龄的学术研究领域很广,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但自负在经学,而且喜欢翻案。在我国的《尚书》学史上今古文之争可谓贯穿始终。古文尚书自宋吴棫后学界多疑其伪,到阎若璩已经被证明是伪书,但毛奇龄写了古文尚书冤词。力争古文尚书为真。另外,他还特喜欢找当时的学界名人踢馆,比如顾炎武、胡渭等人都曾被他驳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哲学方面,他尊崇王阳明,抨击朱熹《四书集注》,撰《四书改错》。毛奇龄以为,应该在认识上以知代行,在本体上以心代物。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在对“格物”的理解上,他以为,就格物而论格物,非知本之学,而知本即格物。何谓知本?就《大学》言,一以修身为本,则本在修身;一以诚意为本,则本在诚意。而修身以诚意为本,由诚而正,即时正时诚,循环以至于尽,是谓物有本末。知物之本末,格物也;知所先后,致知也。在道学正统的问题上,他以为程朱道学来自道家,而《宋史.道学传》以程朱为正统,那么后来史传不宜有道学。圣学既然包括道学,谓阳明非道学则不可,但与道家有关之道学则无阳明,而阳明故儒也。阳明为儒而朱熹为道,此即道家之道,异学也。“圣学道学之争,实亦朱学王学之争,西河以朱子为异学而主阳明,在清初是王学之皎皎者。”

在《周易》研究方面,他于隐居杭州的时候,写成仲氏易一书,“一日著一卦,凡六十四日而书成,讬於其兄锡龄之绪言,故曰“仲氏”。”又著推易始末四卷,春秋占筮书三卷,易小帖五卷,易韵四卷,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太极图说遗议一卷。其言易发明荀、虞、干、侯诸家,旁及卦变、卦综之法。奇龄分校会闱时,阅春秋房卷,心非胡传之偏,有意撰述,至是乃就经文起义,著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春秋简书刊误二卷,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皆条例明晰,考据精核。

在《诗经》研究方面,他著有毛诗续传三十八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奇龄还懂音律,曾作竟山乐录四卷,及《乐本解说》、《皇言定声录》等。除潜心经学外,对地方志也有研究,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萧山县志勘误》3卷。

毛奇龄的诗词写得也很好,本身是一位诗词大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奇龄善诗歌乐府填词,所为大率托之美人香草,缠绵绮丽,按节而歌,使人凄怆,又能吹箫度曲。”他的《西河词话》,对词曲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比如他有一首《江城子》就写的脍炙人口,“ 日出江城鸡子黄。照红妆。动江光。采莲江畔,锦缆藕丝长。欲问小姑愁隔浦,长独处,久无耶。赭门东上海潮青。古西陵。雨冥冥。越王宫女,着屐在樟亭。亭下教兵遗竹矢,秋日晚,堕鸦翎。””

毛奇龄的著述过多,后人多有微词,比如全祖望在《西河别传》有云,"西河所撰过富,经后儒审正,有造为典故以欺者---有信口臆说者---有前人之言本有出,而妄斥为无稽者---有因一言之误而诬其终身者---有贸然引证而不知其非者----”

毛奇龄于九十一岁时去世。死前他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他的门人弟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李塨、邵廷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