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是以耳根开始用功来收摄六根。首先,先离开动相。动相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要先远离这些境界。远离了以后,心渐渐宁静下来了。但也不要认为静境很好,很多人打坐,觉得静境太清凉、太快乐了,就执着这个静境,这也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使心执着静境,忽然听到外面有走路、说话、敲东西的声音,马上就会吓一跳,这是一种毛病,证明静境也是尘劳境界。刚开始修行时,外面在动,会使我们增加烦恼,心不得安定,就像波浪起伏不定。所以要离开外面的动相,产生一种静境,但是如果执着这个静境也是尘劳,所以还要继续用功。“反闻闻自性”,不执着静,就离开静相,慢慢地回归到这念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动、静二相,六根就清净;清净并不是最高的境界,还要继续再修,使六根真正得到解脱。六根清净了,又不住净,就会产生快乐、欢喜。这种快乐、欢喜也不要执着,继续再用功,离开六根,把六根归到当下能闻这念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根归一,最后归于觉性;也就是不住于六根,这时候就是觉──能觉、所觉,当中一片真空,只有这念心存在,其他什么都没有,称为偏空,这就是声闻、缘觉的解脱境界。十二因缘当中,因六入而生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由于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才有种种感受。所以,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就称为众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知,因六根攀缘而有。而六根是从名色当中产生,名是“精神、心识”,色是“物质”。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六根还没有发育,称为名色。由名色产生六根,而名色是从识产生的。识,就是心意识、就是神识。晚上做梦的那一念心,就是神识。假使晚上梦到贪的事,或是梦到喜欢吃的食物,就表示神识已经在贪心、贪吃当中,未来的果报就是堕入畜生道。将来受生的就是这个神识,没有人希望死了以后投生为饿鬼、畜生,可是有了业障就非去不可,这就是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修行就是要远离颠倒梦想。假使不能马上远离,最低限度,在梦中要能作主,这就是清净的意识了。要在梦中能做主,必须在平时养成作主的心。如果是一个吃素的人,梦里有人给你大鱼大肉,你还是不吃,这就是做主了;相反地,看到大鱼大肉,拿起来就吃,就是做不了主,将来就会堕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考验,看看修行有没有进步,是不是能够作主?如果看到事情现前,马上把它照住,能够作主,就能得解脱。所以,希望晚上能作主,先要练习白天作主。假使没有回光返照,识就会现前去分别、执取。所以,平时要常常回光返照,经常检讨、反省、起善念,到最后归于无念,临终时就绝对有把握,想到哪里去受生,就到哪里受生,入到母胎时,自己也知道;在母胎里经过了几天,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也是清清楚楚,不但清楚,在母胎里就是一个道场,在里面可以转大法轮,可以进、也可以出,这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