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有很多兴趣爱好,其中看戏就是他的爱好之一。每次台上的演员演绎戏剧的人生百态时,台下的毛主席则经常忘记自我,完全投入戏剧中,成为“戏中人”,毛主席经常看的戏剧是《白蛇传》,每次观看都泪眼婆娑,投入到不能自己。1958年,毛主席来到上海,大家准备安排毛主席看戏剧,在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时,毛主席思考了一下说:

“还是看场《白蛇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毛主席步入会场,开始看戏,随着剧情的展开,许仙和白娘子开始了痛苦的生离死别,台下的毛主席也跟着投入了戏中。随着戏剧中跌宕起伏的剧情,毛主席滚烫的眼泪流过双颊,豆大的泪珠落在了衣襟上。毛主席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开始大声地哭了起来。他颤抖着身体,抽搐着鼻涕,一声一声地哭着,仿佛自己是那受难者。情到不能自己之时,拍案而起,大喝一句:

“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当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才将毛主席唤醒。毛主席对于戏曲的痴迷程度和由此折射出的革命态度和人生态度令人拍手称快。事后,毛主席同《白蛇传》演员握手时,没有理睬那个可怜的“法海”。毛主席已经将戏带入自我了,忘情忘我,不知所以了。他更是将戏带入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才会在会场上发出那么忘我的呼声,不革命不行,不造反不行,中华儿女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敌人的刀刃已经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不革命不以成仁,不造反不取义。那个年代,需要这样的反抗精神和无畏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在京逝世,享年83岁,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最伟大的革命家,最可敬的主席,最果决的诗人,离开了自己战斗了80多年的人世间,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送别了这位伟人。小时候奶奶跟我讲到毛主席逝世的那一天,大雨滂沱,人们都掩饰不住自己的泪水,在街上共同缅怀这位共和国元首。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每一代炎黄子孙都对他耳熟能详,这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韶山人最后一刻也期盼自己回到故乡看上一眼,天公不作美,当时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终究也没有等到毛主席的回归故里。

毛主席是一个大无畏,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伴随着80多年的革命岁月的不仅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善用谋策的军事技巧,大无畏的反抗精神,激颤人心的革命情怀,还有一颗多愁善感的文人才子之心,一种永远充满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探索的人生精神。他一生中有诸多爱好与特长,除了爱看戏剧外,还喜欢博览群书、诗词书法、麻将扑克、冬泳漫步、跳交际舞。今天借此文再来介绍一下毛主席一生最主要的这几大爱好,以飨读者。

一、博览群书,通读古今

一、博览群书,通读古今

毛主席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一生博览群书,通读古今,尤其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其中,尤以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为最,他自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对它就爱不释手,到了晚年,也对它十分喜爱。他曾在一封信中也曾经写到过他又读了一遍《离骚》,受益匪浅,内心喜悦。毛主席读《离骚》,可谓把它读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他常常要写下很多笔记来批示注解,记录自己的疑惑和心得。毛主席一生中读过不下百遍《离骚》,时常重温,每次的收获都有一些不同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10月26日,毛主席在会见访华即将回国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曾经用到了《屈原·大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话来表示自己与尼赫鲁的相识之情。世上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毛主席与尼赫鲁的交情可谓是倾盖如故,两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人从小都立下了远大志向,要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都为了人民的解放而不懈斗争,儿女们都继承了他们的斗士性格,尼赫鲁女儿英迪拉带领国大党和印度人民走向了更远的前方,印度“铁娘子”诞生于世;毛主席儿子毛岸英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报效祖国,却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9年,毛主席到安徽视察,在合肥时,毛主席曾经询问过“和平将军”张治中有没有读过《楚辞》,张治中说他没有读过。毛主席便极力推荐给他这本书,说这是一部好书。他也曾在火车上与张治中和公安部长罗瑞卿闲谈时用到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说出了三国时期的吕蒙虽为行伍出身,却能攻克自己的薄弱之处,潜心学习读书,以此来达到更好的人生层次和更高的追求。接着他提出要求:

“现在我们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和其中的《吕蒙传》。”

接着他又发自肺腑地说道:

“公安干警应该成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

毛主席遇到好书,不仅自己看个过瘾,也会给身边其他人介绍并推荐他们阅读。1965年,毛主席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和《李固传》后,被他们敢于直谏,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深深打动,十分赞赏,认为其值得一读,便亲自批示让刘伯承、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看一看,他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毛主席便送给了一部《楚辞集注》,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书籍的分享与国际交流也十分重视,今天的我们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即是一种文化自信,又是一种对于前辈先贤知识的敬畏和传承。

毛主席不仅钟爱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学作品,也喜欢下里巴人的世俗小说。毛主席一生也酷爱并多次温习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毛主席也曾与许世友谈话时说道,《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强调能文能武才是最为重要的。毛主席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一半放书,一半睡觉,这是一位把读书贯彻到终身的伟大领袖。

二、热爱古诗,酷爱作词

二、热爱古诗,酷爱作词

古诗词伴随着毛主席的一生,见证过他的青葱腼腆,少年热血,青年蹒跚,中年得志,黄昏岁月。小时候的他在面对私塾老师惩罚时做出了:“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的惊人之语,让其私塾老师暗自惊叹“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他这位侄儿,日后怕是位了不得的人物,(私塾老师名为文正莹,是毛主席的亲二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16岁的毛主席离家到五十里外的东山高等小学学堂读书。在那里的很多人都是纨绔子弟,瞧不太上这位只知读书不知打扮的乡下人,一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只虫儿敢作声”显示出了他的不畏世人眼光,勇于奋发图强的自信和品行;一句“躯壳虽隳,灵则万古”道出了母亲过世后对母亲深深的念颂和追忆,一字一句透露着丧母之痛和怀母之情;“堆来枕上愁何状”写出了对杨开慧的情深笃定,道尽了铁汉柔情的脉脉思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红军作为中国革命的擎天柱石的伟大;“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写出了他解放全国,统一中国的霸气与硬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写出了回乡秋收起义的硕硕累果,内心深处的澎湃与激昂,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凡此种种,皆说明了毛主席是一个诗词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在林彪仓皇出逃最终自取灭亡后,毛主席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心情烦闷,便想通过古诗古词借以遣怀。文化部便抽调了一些文艺界的名流,来为毛主席制作古诗词曲子。在这些古诗词中,有一首古诗词曲深得毛主席心,即蔡瑶先演唱的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其中的“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令毛主席思绪万千,岁月不饶人,彼时的毛主席有万千愁绪,他在感慨国家“砥柱”的消失,与他当年的《贺新郎》中的“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形成鲜明对比,最不信命的毛主席也遇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事无常,岁月更迭。1975年4月,董必武逝世,毛主席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书房,《贺新郎》录音带播放了整整一天,不说话,不吃饭,就这样沉寂了许久。

三、热衷书法,自成特色

三、热衷书法,自成特色

毛主席爱好书法艺术,吸收百家之长,自成风格,是近代史上优秀的书法家。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时,毛主席看到有一处石碑上写着“娄山关”三个字,字体苍穹有力,行魂健硕,毛主席看了十分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曾对贺子珍讲:

“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学帖要发挥。”

一番话下来,更能看出毛主席对书法的勤苦钻研与才华。毛主席一生对书法都精益求精,不懈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他练过许多书法,最为中意的便是草书。他接触过很多书法大家的书法,例如王羲之、怀素、米芾、解缙直至近代于右任的草书作品,毛主席都接触并研习过。他曾经向黄炎培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以一个月为期限,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黄炎培便多次讨要,毛主席竟然有了一点小脾气,说他不守承诺,转念一想,毛主席又笑着说道:“他不够朋友,够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爱书法真迹,既是对自己文学素养的要求,也是对于众多书法前辈的尊重。令人也哭笑不得,毛主席也有如此可爱风趣的一面。毛主席对于他人的应邀也十分上心,只要是请他题词的,他都精益求精,多写几副,让人家挑选,足以见得主席的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常打麻将,从中悟理

四、常打麻将,从中悟理

毛主席一生酷爱打麻将,在毛主席遗物中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另一副为塑料质地,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麻将的热爱。毛主席一生非常喜欢思考问题和领悟道理,常常将自己所做的娱乐之事与社会的万象一起考虑,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得到一个新奇又合理的想法。他在打麻将时,将“打平和”的思维用于搞统一战线,得到了匪夷所思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毛主席与李宗仁达成协议,同意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香山接见刘雯时,热情接待,并与之畅谈。期间,刘雯问毛主席会不会打麻将,毛主席说:“晓得些,晓得些”。刘雯便又问到毛主席爱打“清一色”的还是“打平和”,毛主席便回答道平和。两人无需多言,相视一笑。毛主席在其后的日子里,闲来无事,也爱叫上一帮搓友,共打麻将。毛主席闲来无事也爱打打扑克,经常会找几个好友,一起打牌,好不痛快。

五、擅长游泳,尤爱冬泳

五、擅长游泳,尤爱冬泳

从小在湖南山群里长大的孩子,按理说,是不擅长游泳的,可毛主席从小擅长游泳, 他最热爱的体育项目也是游泳。他游过很多条祖国的河流,长江、钱塘江、湘江、北戴河等多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英姿。“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写出了他对游泳中人生自信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在参观毛主席旧居时,对他童年游泳的故事深有感触,便说:“主席是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这句话概括得十分到位,把毛主席一生热爱游泳,钟爱运动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主席的身体素质和对于生命和运动的向往之情,也是普通人学习的榜样与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一生勤俭,对自己的身外之物从来不会斤斤计较,他的白色泳裤穿了足足有好多年,以致后来泳裤发黄,怎么洗都洗不掉。他的护士吴旭君建议再给他重新做件像样的红色泳裤,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了。他晚年比较爱好红色,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有关,杨开慧从小便爱红色,这条泳裤伴随着他走完了后半生的全部岁月,杨开慧虽然早已逝世,却影响了毛主席一生,“过眼涛涛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开慧于他,是白月光,是革命者,是一世的愧疚与牵挂。另外,毛主席也特别擅长乒乓球,他每周都要打乒乓球,而且球技也是相当不错的,把它作为了一种排遣压力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踏上了交际舞之路

六、踏上了交际舞之路

毛主席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革命中成长,对跳舞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兴趣。后来,江青等人鼓励毛主席跳舞,毛主席便半推半就地走上了学习舞蹈之路。一天晚上,毛主席和江青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连哄带骗的请毛主席出来学跳舞,毛主席初学舞蹈,人又年龄较大,见得惯战场上的杀伐果决,舞弄刀枪,却习不了这文文软软的舞蹈步伐,自此之后,便在学习舞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曾与时年仅16岁的小演员王学文一起在中南海共舞,这么小的孩子,见到毛主席肯定少不了紧张与束手无措,毛主席在与她跳舞时,便一遍询问她的个人情况,增强互动,消除对方的紧张感。两人谈笑之间,很快便跳完了整支舞,毛主席最后便边跳边将她送到了她的位置上。毛主席的君子风度也得到了在场很多人的佩服。为人做事,润人于我无形之中,确有君子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一生虽戎马倥偬,却有很多文艺兴趣爱好,尤其以上的爱好为最爱,诸多元素构成了毛主席一生的传奇人生。对于工作失误,迷失方向的前辈,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问题要害,对于兢兢业业的下属,则会表达出充分的赏识和提拔,他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曾有外国人评论他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与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不如说是毛主席笔下的中国古典诗词影响了全中国。他的诗词慰藉了无数革命斗士和贫农百姓的心里,激起了多少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可他又何止只是一个诗人这么简单。

缅怀敬爱的毛主席

缅怀敬爱的毛主席

毛主席强大的个人魅力令江山折腰,他的一生布满了荆棘与坎坷,可是从未放弃自我和这个独自支撑了五千年的落魄民族,拯救无数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近百年来的压迫与欺诈,真正的将一个又一个的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他也是令无数资本主义国家元首和主要领导人闻风色变的铁腕人物,让中国真真正正地站了起来,不再使偌大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的阶下囚。他又是一个儿子,面对失去母亲的痛苦时,他除了追悼,再无他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是一个父亲,面对毛岸英战死朝鲜战场,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可想而知,他痛从心中来,却又不能死而复生,只求天堂再无战争,来世还为中华儿女;他也是一个丈夫,面对开慧的死讯,无可奈何,夜夜挑灯,看着那熟悉的书信,想起那和蔼可亲,美丽聪慧的面孔,他又感觉自己还是那个一无是处却抱负满满的韶山孩子,在那个还有一层霜降的早晨,氤氲的树林里,留下了两行有力矫健的步伐,在他的后面,是那个孱弱之力供起整个毛家的开慧,“别回头,别回头”说的是他的离家之路,更是整个看不见前方,望不到后路的革命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给自己取名“子任”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紧紧地结合起来了,他确实将中华民族的各路妖魔鬼怪打得无处遁形,他确实做到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真真正正的知识分子,他确实是一个值得缅怀的领袖人物。

他讲得最激荡人心的一句话便是中国人站起来了!
他讲得最具有无畏气质的一句话便是为人民服务!
他讲得最值得拥戴的一句话便是人民万岁!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缅怀毛主席!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毛主席为首的各位先贤烈士的努力,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是靠跪求资本主义的施舍,而且靠自己走过的血泪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今天,我们应该以前辈为楷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让每一个人生道路都有迹可循。今天,我们再次缅怀毛主席。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维高度、他的凛然正气,他的处世原则,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努力奋斗!(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