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有一天,毛主席与王稼祥、朱仲丽夫妇三人在家里聊天,谈及朱仲丽的父亲朱剑凡时,毛主席有些伤感,叹息一声说:“你父亲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一辈子都光明正大,就是走得太早了。要不,就能当我们的教育部长了,实在太可惜了。”

朱仲丽听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连声谢谢毛主席对父亲的褒奖。

那么,朱剑凡老先生何许人也?毛主席会如此认可他的人品呢?乃至于多年以后,依然对他称赞有加,而对于他的离去惋惜不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早期教育家,朱剑凡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他的学生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向警予,新中国首任妇联主席蔡畅杨开慧、著名女作家丁玲······等等,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朱剑凡并不简单。

朱剑凡原名周家纯,据《周氏族谱》记载,先祖是明英宗之子吉王朱见浚,封地在湖南长沙。为明朝末年躲避清兵的“围剿”,后来在宁乡隐居,改名换姓周,到朱剑凡这一代,已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七世孙。辛亥革命后,周氏重修族谱,才全部改回朱姓。

1883年,朱剑凡出生于湖南宁乡封建官僚家庭,父亲周达武是湘军名将,曾经追随左宗棠南征北战,后来受朝廷重用,官至四川提督、甘肃提督等职务。但朱剑凡长大后并未跟随父辈的从政之路,反而成为了一名旧社会的“叛逆者”。

1902年,朱剑凡东渡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弘文学院师范,期间认识了黄兴、陈天华等革命人士,并结下了深厚情谊,随后开始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曾经多次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回国后,朱剑凡先是在宁乡速成师范担任教员,因认为“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下定决心办女子学校,将自己在长沙的部分私宅无偿捐出作为校舍,但为了避免被当时政府查封,只好把女校命名为“周氏家塾”。

创业难,兴业更难,为了有更显著的教学成果,朱剑凡到处请社会名师前来任教,当时长沙比较有名的杨昌济、徐特立等都曾在他的邀请之下前来担任教员,这让周氏家塾的很快就在教育界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南女校旧址

但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开始变得捉襟见肘,虽然朱剑凡尽力节俭,仍常常入不敷出,这让他有些焦头烂额,不得不开始到处恳求自己的家人朋友解囊救急。

朱剑凡的母亲一生节俭,为了得到她老人家的援助,朱剑凡曾多次下跪陈述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抱负。妻子魏湘若通情达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不惜变卖自己的陪嫁首饰资助。黄兴等一干好友也纷纷捐钱捐物解囊相助,最终才让女校得以继续经营。

母亲去世后,朱剑凡继续加大对学校建设力度,可谓是倾尽权利,不惜变卖自家田产,将园林改为校舍,还置办桌椅、教学仪器等教学硬件设施。随着影响力逐渐增大,有一些进步教育人士也闻风而来,李士元、张维一等都先后到周南任教,开启了教育新风气。

但是,一些顽固的封建劣绅见此,以“男女授受不亲”,“混杂非礼”等借口为由进行污蔑攻击。为了周南女校的生存和发展,朱剑凡不得不开始与他们“斗智斗勇”,机智巧妙采用了慈禧“垂帘听政”的办法,上课时,把女学生和男教师用竹帘的方式隔开,只闻人声不见其人,由于谁都不敢质疑慈禧的做法,这件事最好才偃旗息鼓,不了了之,女校也避免了许多无谓的麻烦,也可以说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朱剑凡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教育,不仅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解惑,也倡导学生积极行动的实践,主动配合团结教育界人士,带领学生与反动军阀进行面对面斗争,抵制日货,要求国民政府实行彻底改革,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斗争,以及参加社会活动,广泛阅读进步书籍,他是许多女学生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引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五四运动前后,当时国内社会出现了各种不同思潮,朱剑凡与徐特立、何叔衡等人,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马列主义思想才是救国的真理,随后共同组建了“健学会”。后来,这个组织被毛泽东称赞为“东方的曙光”。

自此,朱剑凡彻底成了“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坚决表示服从真理,并多次公开发表爱国演讲,带头剪掉了辫子,砸了家里的神龛,明确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其态度十分坚定,为许多社会进步人士做了最好的表率。

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去朱剑凡家里拜访,两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就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毛泽东提出想要组建文化书社的事情,朱剑凡极其赞同,主动慷慨表示资助他的革命活动,此后也会大力支持。

毛泽东大为感动,对朱剑凡说:“朱校长真是深明大义,为女性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毁家兴办,不惜捐出自家房舍,变卖家产,让人敬佩,现在又如此资助我们文化书社,润之感激不已。”

朱剑凡回答说:“杨(昌济)先生与我是挚友,你不必客气,他在世时常说你“心无分文,心忧天下”,如今你为国为民呼吁奔走,我当然要助你一臂之力了。”

他不仅解囊相助,随后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之初,朱剑凡还鼓励自己的子女,周南女校的学生以及校友都前去参加,包括向警予、陶毅、劳君展等都是最早的会员,她们都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剑凡

上世纪20年代,朱剑凡曾三次代表湖南教育局去北京参加全国教育会议,认识了许多国民政府高官,其中范源廉对他几位赏识,担任国务总理后,有意让朱剑凡做教育总长,这个是薪资丰厚的高等职位,却没料到被朱剑凡一口回绝,这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这或许也是前文所讲,毛泽东称赞朱剑凡是“很有骨气的人”的重要原因,可以为兴办女学下跪母亲哀求,但“令我不得开心颜”,绝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如此这般的高尚品格,身上具有的浩然正气,确实值得敬佩!

1923年之后,朱剑凡开始直接投身革命工作,南下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北伐工作,担任了中央政治训练班教务主任等职务。朱剑凡于1926年才返回湖南长沙,开始担任国民政府长沙市党部常务委员、长沙市长等要职。

但是随着第二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湖南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声讨蒋介石的罪行,朱剑凡召集批判大会,并亲自担任大会主席,他这一举动遭到了反动军阀的报复。

长沙“马日事变”之后,大批反动军警开始搜捕周南女校,到处抓捕朱剑凡以及其他革命人士。朱剑凡从此离开湖南,原本想同儿子朱伯深一起参加武昌起义,却不料乘船鄱阳湖中的时候,突遇大风只能返回,随后被迫远走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劲光和朱仲芷

1929年返回上海,与鲁迅,宋庆龄关于共同发起成立“自由大同盟”的倡议,并从此留在上海开始地下斗争,多次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并把自己的寓所,作为地下党组织秘密接头和会谈地点。

1931年时,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事件,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的三个小孩就读的大同幼稚园也被迫疏散,当时形势太混乱,三个小孩不小心与接他们的同志走散了,从此流落上海滩街头。

朱剑凡听说消息后,不顾危险四处打探消息,积极帮忙寻找小孩下落,最终才找到早已饿得骨瘦如柴的三个小孩,把他们收留家中抚养两个月后,考虑到自己寓所因为是党的接头地点,随时会有危险,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以及与党组织商议后,把毛泽东的三个小孩送到了“红色牧师”董健吾家里,这才放下心来。

1932年,朱剑凡由于操劳过度,后身患胃癌,经过治疗无效,最终不幸逝世,随后葬于上海公墓。

值得一天的是,朱剑凡的八个子女中有六个都是共产党员。其中女儿朱仲芷嫁给了开国大将萧劲光,也是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大将。女儿朱仲丽嫁给了王稼祥,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以及驻苏大使等职务。这两个女婿都是中共中央鼎鼎大名的人物。

朱仲芷生于1904年,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从父亲创办的周南女校毕业后,考入了金陵女子大学,可谓是学霸级别的才女,由于受父亲的教育影响,很早就接受了革命进步思想,1927时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家中兄弟姐妹中最早的一个。

萧劲光与朱仲芷第一次结识是在武汉李富春、蔡畅夫妇的家里,两人彼此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萧劲光,深深被朱仲芷文静的外表和优雅的举止所吸引,此后,隔三差五就会找借口,以给李富春汇报工作为由,去偷偷瞄上朱仲芷几眼,这一切都被蔡畅看在眼里。

可惜,当时朱仲芷虽然已经二十三岁了,却不想太早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对于萧劲光的小心思其实还是清楚的,但仍坚持自己的主见,也想先多一些时间了解和认识一下萧劲光的性格和人品。

最后,还是在蔡畅大姐的撮合下,萧劲光才鼓起勇气约朱仲芷出去公园玩,两个年轻人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开始有了第一次的深入交流。

看着内向的萧劲光一直沉默不语,还是朱仲芷首先打开了话题,有意问道:“革命很辛苦吧?”

“苦啊”萧劲光回应道,也很实在:“只是苦一时,以后就不会苦了,为自由解放吃苦有价值。”

朱仲芷听了,不由看了他一眼,说:“那你觉得咱们革命会成功吗?”

“当然,你看俄国革命不就成功了吗?咱们也一定会成功!”萧劲光坚定地回答说。随后他开始饶有兴致跟朱仲芷讲述自己在俄国的所见所闻,两人的心一下子就拉进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劲光

对于革命的理想和忠诚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话题,萧劲光与朱仲芷越聊越投机,对于双方都有了进步的认识和了解。几天后,两人在蔡畅大姐的见证下,揭开了最后一层窗户纸,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最终这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为伉俪。

婚后不久,萧劲光受组织委派又开始到苏联学习,朱仲芷也陪同一起前往,在苏联期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小孩,没想到1930年夫妻两人奉命回国时,为了不耽误革命工作,只好把女儿寄养在保育院后,后来他们想要找回时不幸失踪了,这件事一直让萧劲光夫妇后悔莫及。

在革命岁月里,朱仲芷与萧劲光相互鼓励,相亲相爱,一共生育了六名子女,除长女失踪外,其余五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并且很有作为,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朱仲丽与王稼祥认识则是从延安开始的。长征过后,王稼祥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经常需要医生的照料,恰好朱仲丽是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两人的相遇也就不可避免了,似乎也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有一次,大家开完会议后,毛泽东看到朱仲丽,就主动把她介绍给了王稼祥,说:“这是我小老乡,咱们这里的保健医生,以后身体哪不舒服,稼祥同志直接找她就可以了。”王稼祥听了,就爽快的答应了。

朱仲丽性格开朗,比较活泼外向,与王稼祥友善温和、平易近人的性格挺匹配的,虽然当时王稼祥已经是中央首长级别,朱仲丽只是刚毕业的学生,但两人相差的岁数并不是很大,不过相差九岁而已,在许多话题上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他们很快就确立了关系,并于1939年初,朱仲丽与王稼祥在延安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一起组建了共同的小家庭。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朱仲丽知道丈夫曾经战斗中受过很严重的伤,落下过病根,凭着自己医生的专长,把王稼祥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原本身体虚弱的王稼祥,看上去比以前健康了很多,毛泽东见他身体越来越好,还对王稼祥打趣说道:“恢复得不错,看来我的小老乡把你照顾得挺好,她的功劳不小啊。”

周恩来也一直以为王稼祥的病很难治好,很担心他,看到王稼祥婚后身体一天天变好,也会经常夸赞朱仲丽,说她医术高明,他们夫妻是模范夫妻,没见过他们红脸吵过架,延安的许多同志都要像他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仲丽和王稼祥

朱仲丽与王稼祥夫妇为了革命工作,一生都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其他的原因,这并不为外人所知晓,但夫妇俩感情一直很好,就算没有孩子,他们夫妻到晚年时也没有反悔和相互抱怨。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在延安时期的工作都很忙,整个抗战期间,朱仲丽作为外科医生,有时经常要奔赴前线为伤员动手术,还曾经当过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的助手,可以说会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4年,王稼祥还是因病不幸去世了,这一度让朱仲丽悲痛欲绝,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恢复期后,朱仲丽开始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写作当中,因为有着丰富扎实的知识,坎坷的人生阅历,六十多岁的朱仲丽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出版了近十五部长篇小说,并且每部都很畅销,于1981年加入了中国作协。2014年,朱仲丽无疾而终,享年100岁,惊艳了整整一个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剑凡作为近代女子教育家,女学运动的先驱者,不但让自己的女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让她们拥有自由独立的人生,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不仅把原有不平等的性别制度彻底推翻,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因此,也可以说朱剑凡达到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无愧于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光荣称誉,也正确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剑凡对于封建体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嗤之以鼻,提倡“男女平权”的理念深入人心,彻底否定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女子的束缚,为了纪念这位教育家,1953年时,朱剑凡的坟墓从上海迁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让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