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刘家兄弟子侄、勋臣亲友进行了分封,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份名单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他长嫂一家竟然什么也没捞到。难不成刘邦与他嫂子有什么过节不成?
还真别说,刘邦真是记了仇。刘邦称帝时他的哥哥刘伯当时已经去世多年,可是侄子刘信已经长大成人,并且追随刘邦参加平叛战争,在北征韩王信的军事行动中建有战功,还当上了中郎将。相比那些刘家人无功受禄,刘邦对刘信似乎有失公平。为此,太公还出面为孙子求情,刘邦终于说出了原因:“我不是故意忘记封他,只因为他母亲不像个做长者的样子!”
这事说起来就远了,那时的刘邦还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他的大哥、二哥先后分了家,剩下来的刘邦自然就成了刘太公家的顶梁柱了。可是,刘邦却不像他的哥哥那样喜欢生产作业,成日东游西逛,惹是生非,交往的朋友也是一群不成器的狐朋狗友。
时间一久,太公自然会和刘邦产生矛盾,况且那会他的大哥刘伯已经去世,整个刘家就剩下老二刘仲在全力赚钱维持家业,最让太公不满的是,刘邦不仅挣不来一个钱,反而还为人豁达,挺有派头,别人有困难向他求助,照例是来者不拒。如此一来,刘家少了一个发家的帮手,多了一个败家的浪子。
没办法,太公只得掐住了经济大权,从此断了刘邦的供给。眼看日子混不下去了,刘邦不得不求助于他的长嫂。虽然长嫂日子过得也不宽裕,独自带着侄子刘信支撑门户,但对刘邦还是以礼相待的。
可是,刘邦不识相,还经常带着一帮难兄难弟来蹭饭,时间一长换成谁也受不了,他嫂子难免会心生厌烦。有一次,嫂子远远就看见刘邦带着一群朋友来吃吃白食,她赶紧走到灶前,拿起饭勺猛刮锅沿,故意把声音弄得很大,假装在刮锅底,暗示菜羹都已吃完。
刘邦的那些朋友大老远就听见了这个声音,个个都很识相,纷纷找借口告辞。送走朋友后,刘邦进到家里一看,锅里分明还有菜梗,这一来,刘邦心里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认为嫂子还他在朋友面前失去了面子,从此便怨恨上嫂子了。
要说这事根本怨不得他嫂子,换成是谁都受不了,本来家境就不富裕,你刘邦整日不务正业,能供应你一个人就已经不易,作为嫂子来说,也尽到了义务。
可刘邦自从当上皇帝后,还对此事耿耿于怀,这就有失帝王风度了。他不仅不体谅嫂子守寡育儿的艰辛,反过来指责她没有做长嫂的风范,要说这会儿的刘邦已经君临天下,还如此气愤,可以想象,当年刘邦得有多恨他嫂子。
幸好,刘邦还有悔过之意,过了几年他发布了第七批封侯名单时,侄子刘信总算是榜上有名了。人家的封号都是以县邑为名,唯独刘信的封号奇特——羹颉候。这个“羹颉”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拿饭勺铲锅底的意思。
刘邦此举就是让他的侄子永远为他母亲的行为背负罪名。对于刘信来说,这后还不如不封的好,尽管有了封地但却总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遭世人的耻笑。或许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刘邦同时也封了他的长嫂为“阴安侯”,反而倒是没有辱没她的名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