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也标志着我军渡江战役即将拉开序幕,第三野战军于2月19日在贾汪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和商讨渡江作战的计划,直至3月中旬以前,三野各个主力军已经赶到了长江北岸指定地点,随时随地准备打过长江去,并在随后的一个月内,训练船工、征集渡船,开辟渡船进入长江的水道。

不过相比之下,更让人担忧的是,如何才能顺利地打过长江去,并顺利地开辟前沿阵地扎稳脚跟,成为了各级首长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为此27军军长聂凤智每天都要到江边转悠,不断地询问周边的老百姓,并派出侦察部队进行侦查,就是为了能够摸清楚长江天险的地势地形,以便做到对未来的渡江作战心中有数。

聂凤智想了个好办法,将全军精干侦查力量组成一支先遣侦察大队,先行渡江进行侦查作战,与敌后的游击队进行配合作战,这一构想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这支先遣渡江侦查大队后来深入敌后,源源不断的获取国民党军在长江南岸阵地布置的情报,并送到了27军指挥部,为后来的渡江作战提供了相当的帮助。

当然聂凤智本身也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战前他就经常带着军、师、团级干部到江边侦查,为了防止国民党军炮击,这一行人都是骑着牛在江边,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是“牛馆”。而聂凤智不仅仅亲自带人在前沿视察,4月20日渡江战役爆发以后,聂凤智亲自率领军部与27军先遣部队一起,率先进入到了长江南岸。

作为一个军级指挥部,敢于脱离大部队,率先深入到敌人阵地上,聂凤智的胆大可见一斑,4月21日凌晨3时,聂凤智率领的军部与先遣渡江侦查大队汇合,聂凤智高度表扬了侦察大队作出的贡献,随后27军全部渡过了长江,开始了大胆的追击敌人,由于战场混乱的环境,27军军部也与所属的部队失散。

4月27日拂晓聂凤智率领军部抵达一个叫做界碑的小村子,打算休息一下再去追赶敌人,也就是在聂凤智准备睡下的时候,警卫员却忽然报告,村子的北面发现了国民党军。

聂凤智也顾不上休息,一骨碌爬起来,由于是凌晨时分,天色尚且昏暗,无法看清前面究竟有多少敌人,也幸亏是哨兵比较警觉,一发现敌情,就当先开枪,可以判定的是,这伙国民党军是之前败退下来的残兵,但手中的武器还真不简单,外面陆陆续续传来机枪的声音,还有迫击炮炸开的声音。

军指挥部本身不是作战单位,大部分都是属于工作人员,能够投入作战的也就只有一个警卫连,另外随行军部的还有一个通信连、侦察连,携带的武器也并不多,军部工作人员身边更是只有手枪等轻武器,如果被这伙敌人攻入进来,那么27军军部恐怕也会被敌人一锅端。

就在军部人员惊慌失措的时候,聂凤智却并不慌张,他带着参谋以及随身警卫员跳进屋子旁边的一个水渠里面,一边观察这伙敌人的动向,一边指挥警卫连作战,跟随军部的侦察连、通信连迅速展开,利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还击,聂凤智亲自率领警卫连在正面顶住,下令侦察连、通信连从两翼包抄这股敌人。

虽然军部没有重武器,但这伙残兵败卒似乎也十分慌张,他们原本是打算偷袭我军,却并没有了解我军究竟是什么规模,随着炊事班等非作战单位也跟随大部队发起冲锋后,这伙敌军十分惊慌,还以为遇到了我军正规部队,吓得仓皇逃窜,更为幸运的是27军所属的一门炮因为掉队的关系刚从后面赶到,一顿轰击之下,这伙国民党军摸不清虚实,只能仓皇逃窜。

后来通过俘虏得知,这伙国民党军为原南京总统府警卫团一营,是国民党军之中颇具战斗力的部队,如果不是因为聂凤智沉着冷静的指挥,恐怕27军军部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好在聂凤智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对于这样的小场面,反倒是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