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说:“学书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以得其性情也。”他的做法是模仿字形,这是清以后普遍认可的学习书法的方法,以至于童蒙习字开始于描红,也有蒙上纸摹的。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字形,康有为认为,只有把形质描好了,掌握了古人书法的形,才能体会到字形里的精神。

康有为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这种临帖的思路跟宋朝黄庭坚的方法却是截然不同的,黄庭坚认为学习书法不能糊里糊涂地照着就写,要先跟法帖有一个精神上的交流。这样,下笔书写时,便会时时都能称心如意。

黄庭坚是这说的,“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看来,不只黄庭坚,黄庭坚所知道的古人都是这样的。

黄庭坚 诸上座帖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询当年学书法,也是非常痴迷的。有一次他骑马赶路,在一处荒郊野地发现一块石碑。仔细看了看,发现是西晋草书大家索靖所书。他围绕着石碑仔细观赏,久久不肯离去。

犹豫着上马走出去几里路,还是折返回来。坐下来仔细观赏,细心体会索靖书法的妙处。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中已经黑了天。他索性席地而卧,半夜想不通了,借着月光再与索靖对视一番。

欧阳询 大字阴符经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靖的书法作品是越看越爱看,欧阳询居然坐在这里欣赏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的时间里,都不知道他自己是欧阳询还是索靖了。

他当时是没有纸笔的,即便有,也没有书写的地方。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索靖的意境当中,仿佛自己就是当年的索靖,时不时用手指在衣服上写出当年的符号。

我们临帖,第一个就要入境,这是临帖的最高境界。如果和法帖处在两个不同的境界中,意趣是永远都不会有交集的。形与神相互脱节,用不是多么和谐的画面。这是很多临帖者临出来的帖,总感觉四不像的主要原因。

索靖出师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班对于临帖有过这么一段论述,“贫人不能学书,家无古迹也。然真迹只需数行,便可悟用笔,间架规模只看石刻亦可。”

冯班什么意思呢?他说家里穷的人不能够学好书法,原因是家里没有古人真迹。笔法是藏在古人真迹里的,只要能看见几行古人真迹,就能学通用笔方法。至于间架结构,用石刻本也能学会。

古人墨迹本法帖中,可以学到用笔法和结字法。因为古人真迹太少了,间架规模这些形的方法也可以在石刻字帖中得到。

启功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临帖时如果是临原帖真迹,或者现代高清影印本,就可以根据用笔法,分析出书写者当时的运笔状态。哪几种用笔法的组合会形成什么样的笔势,这就是我们该学。学的是一个动态的方法,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字形图像。甚至,有了运用用笔法的经验,还可以像启功先生那样“透过刀锋看”。

“透过刀锋看笔锋”当然是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才能做到的,赵孟頫就是这样临帖的。关于临帖这事儿,他也说过这样的话:“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赵孟頫 湖州妙严寺记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重点在“专心”二字,专注和用心。专注是“学之不已”,用心便是我们说的临帖读帖的种种心思:看神采、看用笔、看布置!包括启功说得“透过刀法看笔法”。

他跟冯班有一点不同,冯班站在初学者视角建议在真迹中学用笔法,赵孟頫也站在准大师的视角,学古人书法的神和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