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建国大业》之后,导演黄建新将携新作《1921》与大家见面。据最新消息,《1921》将于7月1日公映,6月25日至27日将进行全国点映。

但与《建党伟业》所呈现的磅礴恢宏不一样,《1921》里更多的是触动人心的细节。这次,黄建新选择以贴近观众的创作方式来讲述银幕故事,从中折射出时代变迁,向百年大党致敬。

相信看过电影预告片和海报的人都会发现,《1921》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

在此前发布的“奔赴”版海报中,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13位“一大代表”集体亮相。他们在上海街头的电车轨道上展望、奔跑,脸上写满自信与热血。

“我们希望能让今天的年轻人走近百年前的新青年。”导演黄建新说,为了实现百年前后青年人的同频共振,他选择用一种创新的视角,让更多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和激励。

电影先是从欧洲反共势力对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监视开始进入故事,并贯穿了日本警方追踪来沪日本共产党员的完整故事线。在风云变幻中,国内来自五湖四海、背景迥异的代表汇聚上海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各种势力交错激荡。

据了解,这也是电影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并由三条线索平行推进故事情节。而这种带有几分谍战意味,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在电影预告发布后,就成功揽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首次通过新的史料挖掘出故事新意。一大召开时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企图破坏,不仅增添了主旋律影片的可看性,也反映出党的“一大”会议在危险形势下在上海召开,最终依然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除了大胆创新,电影的细节处理同样非常到位,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举个例子,虽然《1921》里的表演主要是说普通话,但主创团队依然仔细研究了湖南人的方言。

“湖南话声调高、语速快,我们研究了毛主席的讲话录音,据此推断他年轻时语速可能更快,并由此反映出热血、激情、有冲劲的特质。”在影片中出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王仁君透露,因为毛主席对西方的人文历史很感兴趣,所以电影还设计了主席讲外语的情境。

不仅如此,黄建新还透露,在《1921》里,年轻观众能看到历史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新婚夫妇李达和王会悟挤在亭子间居住;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等年轻代表出游玩哈哈镜;毛泽东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等一些历史书里所看不到的鲜活故事,瞬间拉近当代青年与百年前的新青年的距离。

而这些历史书上都看不到的鲜活故事,其实是编剧团队从世界各地档案馆挖掘新史料,历时四年,修改二十余稿,在高度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成果。与此同时,《1921》从2016年开始剧本创作到2020年7月开机拍摄,党史专家全程参与,只为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的风采。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文艺作品,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回望百年征程、读懂百年初心的机会。”导演黄建新说的这番话,其实用意颇深。

在影片当中,在当时的黑暗时局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救亡图存迫在眉睫。随着“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觉醒,由“南陈北李”递出的革命火种,被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们彻底点燃。

身处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同样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继承和弘扬百年前先辈们开天辟地、不怕险阻的革命精神,开创自己的一番新事业。

期待《1921》7.1上映的那天,我们携手走进影院,感受一个不一样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