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民初开始,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中国开始了现代教育的艰难历程,至今已经百年有余。在这一百多年间里,中国教育界最有名的校长,非蔡元培先生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1916年春进入北大任校长,先后两度执掌北大,前后不过十年余,而且,他既不是创建北大的校长,也不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然而,他却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也是北大在社会上、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校长。

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因为蔡元培任校长期间,对大学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做出了很多足以让人惊讶的创举,使北大一跃成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一面旗帜,而且因为蔡元培在北大的这些创举,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鲜活的范本,尤其是他宽容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施行,给北大造就了很多先进人才,给中国造就了很多先进人才,为推动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起来,蔡元培先生的影响,既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既有人格的,也有教育的,从改革理念上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至上”

蔡元培先生接任吴汝伦为北大校长后,给自己提出了三个原则,用来约束自己:一是不做官,二是不纳妾,三是不打麻将,时人称为“三不主义”。他之所以提出“三不主义”,是因为当时正值清末民初,人们还把读书当成变相的科举,哪一级学校毕业,等同于哪一级的科举功名,读书大都为当官,而他所谓“不做官”,就是针对这种风气,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校长不是官,学生才会自觉不受这种风气感染,明白北大毕业也不是科举时代的进士,这样,无论老师、学生,才会专心学术,钻研学术,成就学术。这就是“学术至上”。有一段时间,中国批判过“学术至上”,并衍生至对“为学术而学术”的批判,其实,“为学术而学术”,就是针对“为做官而学术”而言的,很多人当时将学校教育当成科举的变相,蔡元培先生有感于此,才强调“学术至上”,意思是一不为做官,二不为发财,为的是追求真理,追求人类的真正进步,这也就是“为学术而学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不纳妾”、“不打麻将”,也是为远离奢侈风气,严格自律,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所致,蔡元培也因此而成为了北大口碑最好的校长之一。

2、“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是前清进士,是习孔孟之道出身的学者,但他幸而不是“老学穷”,一生穷于学习,善于学习,多次在人生最关键的选择当口,以远大的眼光、宽厚的胸襟、文明的传播、中国的福祉为归依,作为选择的依据,他因此成为了既有宽容,又有眼光的教育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自由”其实就是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民国的校长,是反帝反清的校长,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校长,但他聘请的教授讲师中,主张却大相径庭,千奇百怪,主张更是各异。譬如辜鸿铭,清朝都灭亡了好几年了,他还拖着辫子,穿着清朝的衣冠,在课堂上、社会上大谈帝制的好处,蔡元培来之前他就在,蔡元培来后,更加优容之;不仅如此,蔡元培当校长后,还聘请了刘师培来当中国文学教授,开课《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是谁?他可是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积极分子,所谓的“筹安会六君子”,学术界名人有两个,除严复外,另一个就是刘师培,袁世凯登台后,他们都成了反动派,但蔡元培却请他来培养学生。所以,这既是“思想自由”,也是“兼容并包”。

同时,“兼容并包”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在革旧布新的特殊时期,所谓“兼容并包”,便是既“兼容”了旧的东西,也“并包”了新的东西,既为辜鸿铭、刘师培之类持不同见解者保留了施展的空间,也为陈独秀、李大钊等开辟了前进的通道,这种“兼容并包”带来的是无限可能,奇花异草的并存,带来了竞相开放的学术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便提一下,鲁迅与蔡元培先生是老乡,蔡十分看好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便聘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到北大任校长,又请鲁迅到北大当讲师。

更让人敬佩的是,蔡元培还开男女同校之先例,公开向全国招收女生,使北大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向全社会公开招录女生的公办大学。

3、“教授治校”

如果说“学术至上”、“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还有点形而上,那么“教授治校”便是形而下,最具体、最接地气的改革措施。“教授治校”其实很简单,作为校长,推行“教授治校”的办法,就是民主推选教务长。

当时,校长之下有两长,一为总务长,管行政;一为教务长,管教学。北大是思想的诞生地,学术的殿堂,教务长的作用可知。因此,蔡元培到校后规定,教务长由全校教授自由选举产生,每两年改选一次。别看这种简单的改革,在行头臃肿、思想固化、步履蹒跚的中国,这是石破天惊的创举,而且,带来的效果便是后来我们见到的模样,百花齐放,名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