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前面说到了,由于范仲淹为人大公无私,所以官场上也就是平平无奇,但是要相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的。那个时期,北宋外战能力很弱,总是被北方的辽国欺负,后来打西北边又来了个欺负人的西夏。宋仁宗想来想去,得找个人去处理一下这事儿啊。于是乎,他找到范仲淹。北宋一向以来都有文官带兵的传统,但是一般的文官干不好这种活儿。可是范仲淹不一样,他整顿军务,提拔人才,很快就让边防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名将,狄青,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针对局势,范仲淹主张积极防御,构建链式防守,打防守反击,尽量不出击,有机会偷个塔就行,消耗敌军。这样一来,西夏人在他身上讨不到什么便宜,就称呼他为小范老子,说他肚子里有将兵数万,不好惹。也就是在驻守边疆的这段时期,范仲淹写了一首特别有名的词: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他的这首词边塞词,充满了悲凉肃杀之气,描写了边疆将士们的苦劳。这看似凄惨的描述,正是北宋艰难的军事形势的体现,另外,这首词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

后来,宋夏双方都打不动了,就暂时议和了,范仲淹也就回到了京城,被委以重任。这一次,范仲淹意识到国家再这样子下去肯定不行了,必须改革,于是,他建议宋仁宗推行改革,并且宋仁宗自己也觉得是时候变一下了。后面,范仲淹就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庆历新政。在范仲淹的变法里,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计划,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整顿官兵队伍。

在当时的北宋,官员只要不犯错误,混够了年限,就能够升官,所以也导致很多官员混吃等死,形成了北宋时期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冗官。而且,北宋有个荫补制度,就是说,六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举荐自己的儿孙做官。你想想看,这样子,能有优秀的人才来做官么。因此,范仲淹就通过变法,把那些不合格的全部淘汰掉,对于荫补法,也加强了限制。

可这样子一来,就得罪了从上到下一大群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皇帝面前打着各种小报告,而且,这时候的宋仁宗对于变法的态度也不如当初那么坚决了。久而久之,范仲淹的相位也就不稳了。范仲淹自己也感觉到改革的阻力太大,心太累,于是,他申请了外调。改革派的参与者,也都相继被贬出京城,新法的各项措施也相继被废黜,庆历新政也就宣告彻底失败了。离开了朝廷争斗的范仲淹,岁数也大了,在地方没过多久,就安详的去世了,享年64岁。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寒窗苦读,出人头地的;公正无私,一心为民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不顾个人,力行变法的人还是不少,但是,能集上述各个优点于一身的人,那还是真心不多。而,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位,并且,从他身上,你几乎挑不出任何污点,堪称完美的人。

最后,我尝试着仿写一下,范仲淹的词作,希望朋友们喜欢。

《渔家傲 立秋》

暑去秋来微风起,池中荷花仍惹喜。树上鸣蝉休不住,千里目,棉云多变天宫里。

青烟一支思千绪,前路未卜慎自行。柳枝绦绦叶满地,睡无意,人生长旅不可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