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为讲讲日本武士的暴力美学和禅修。因为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武家的本性,一个是武家的追求,所以它们也可以说成是日本武士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在武家文化中相辅相成,并且伴随着武家文化进而深深的影响了日本文化,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暴力美学,感觉上日本文化中天生有很重的崇尚勇猛凶狠的成分。拿日常用语来说:火绳枪就火绳枪吧,日本人偏叫它“铁炮”,大炮就大炮吧,日本人取个名叫“国崩”。国都给你轰崩掉,可见炮之凶残,日本人用语之凛冽。还有那本多忠胜的“蜻蛉切”,貌似没有屠龙刀、倚天剑牛气,但故事性的画面感后,是一往无前的杀气,又莫名透露出点感伤,颇有点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在人身上,武士道暴力美学的代表行为应该就是切腹。切腹在武士眼里是个很有面子的事,被别人俘虏后砍头才是最可耻的。切腹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隆重的仪式,有时高兴了还得赋诗一首啥的,最关键的是要神情自若视死如归。比如楠木正成与兄弟的对刺而亡,织田信长在本能寺的退入内室从容就死,大谷吉继的命令家臣将他的头带走……

对自己尚且如此,对别人就更不用说了。战国时期,织田信长是将武士道暴力美学发展到极致的人。据说他曾下令将刺杀自己的忍者――杉谷善住坊头以下部分全埋入土里,然后用竹质的锯子慢慢将他锯死。他还曾把自己的妹夫――浅井长政的头骨刷上金漆,当作酒具,拿着与人推杯换盏。这样的酒具他还有两个,分别是由妹夫的父亲――浅井久政的头骨和朝仓义景的头骨制成。这一切都让我想起日本导演北野武的黑道电影《极恶非道》,想起那片子中的花样百出的虐待、虐杀。应该说武士佛法修行中的“猛恶为相,慈悲智慧为体”的不动明王要求,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高,他们能做到猛恶为相,不凶残为体就已经很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修行与砍人为业相辅相成,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是件蛮不可理喻的事。但因为禅宗是一种没有特殊教义、礼仪、哲学体系,强调直觉、强调当下经验、强调本来面目,否定概念对自身的附加,拒绝理智作用下知识体系对“心”的干扰的修行法门,所以它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追求直接、自强的武士修行,其实有着很契合的合作基础。临济宗义玄禅师有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真是杀得酣畅。虽然义玄禅师的本意是对心魔的扫除,但这份直接,这种强大的意志力,这款孤绝又向死而生的气质,都深深的吸引了武士们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禅修与武士道结合了,那么它整个系统必然会发生转化以适应武士们的生活,为武士的砍人事业提供技术上、道德上的帮助。镰仓幕府时期北条氏将要灭亡时,武士长崎次郎高重问策于一个大禅师,紧要关头,自己该怎么办?大禅师毫不谈空说玄,直接就说“挥舞其刀,勇往直前”。于是这个武士杀到战死。当然,禅修与武士道结合也有很风雅的例子,比如传说川中岛合战中,上杉谦信对武田信玄“一骑讨”,上杉谦信单人匹马闯入武田信玄本阵,找到武田信玄后,拔剑斩向武田信玄边问:“剑刃之下,你有何言?”武田信玄不慌不忙,以手中铁扇拨开利剑道:“红炉之上一点雪。”这一问一答,甚至“一骑讨”本身都或许只是传说,但于此故事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禅修武家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