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古代的人都十分的重道义,他们信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般的举手之劳的恩情他们都铭记于心,就更别提救命之恩了。忠君报国是炎黄子孙们刻在骨子里的思想,古往今来无数人用他们的一生在践行着这句话,卫青、霍去病、岳飞、杨家将等等,战乱年代他们马革裹尸,和平年代,他们是国家的定海神针。
都说时势造英雄,元朝末期吏治腐败,又接连天灾、民怨沸腾。朱元璋顺应天命,组织义军一路北上,最终黄袍加身,重新建立了汉人政权。这期间他在路上收养的一个乞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被人收养,知恩图报
元朝末期,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杜甫诗中的那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一次在现实中上演。这样的环境下,易子而食、父母双亡都是常见之事。
人们大都自顾不暇,很少会有人有余力去帮助那些无路可走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不过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好人居多,朱英也有幸在这样的世间遇到了他的贵人。
那时候的朱英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跟着母亲逃难,不曾想路上危机四伏,母亲不幸去世,只留下这样一个尚且不知世间险恶的幼儿。那时候的朱英应该是害怕的,天地茫茫竟无一人是他的依靠。
没有了母亲的照顾,他只能一路乞讨来到凤阳,正好遇到了朱元璋的部队。朱元璋见这个孩子可怜,自己和夫人又膝下无子,便商量着将这个孩子收养了,认作义子、起名“朱英”。
或许在那一刻,他是在这个孩子身上隐约看到了当初那个无路可走又不甘命运的自己,朱英被收养的时候还只有八岁,但却已经有了知恩图报的认识,他知道是面前这个人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
于是在尸山血海中成长起来的朱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朱元璋日后的左膀右臂。他有着超强的作战天赋,说是天生的战将也不为过,但即使是军功卓著,他也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过。
朱英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战场之上身先士卒,为自己的父亲拼着性命,同时也为天下像他一样还在流离失所的人拼着一个未来。
二、征讨并镇守云南
洪武十四年,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帝在大都被攻破之前,早就仓皇逃回了漠北,但是长年在元朝统治下的云南却是早已认元朝为主,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为了统一全国,朱英和傅友德、南玉等人率领大军前去征讨云南。天下大势所趋,明军势如破竹,捷报连连,驻守云南的末代梁王孛儿只斤见大势已去,上吊自杀了。
云南平定之后朱英被留了下来,他奉命镇守云南。在这期间他对文人礼贤下士,对武将爱护有加,从不仗势欺人也从不滥杀无辜。此外他还大兴农业、发展商业,在云南颇得人心。朱英在云南的政绩不过分地讲是非常优秀的,他对得起朱元璋的嘱托,也对得起自己多年来的拼搏。他在云南的一番作为,不仅为明王朝巩固了边疆更是稳固了人心,也正因如此让朱元璋起了疑心。
三、表明心意,永沐皇恩
国家安定之后,从来不会落幕的“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疑心越来越重,先后除掉了不少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同伴,更是直接废除了丞相制,不想自己的权利受到任何的威胁。于是胡惟庸、南玉、徐达一个个曾经的功臣接连入土,无论文臣武将几乎没有一人幸免,而远在云南的朱英也同样没有逃过自己义父的怀疑。
有一次朱英奉诏回京,朱元璋试探他的心意,问他自认为自己是谁的儿子。朱英只说自己从小父母双亡,是父皇给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他一直记着父皇母后的养育之恩,当然是陛下的儿子。
朱元璋半信半疑,那一张龙椅已经成功地将他和自己的亲近之人分隔在了河的两岸。他又问了一遍,朱英也同样恭敬地回了一遍,不知那时候的朱元璋心里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但他还是放过了朱英。只是从此之后,朱英便不再叫朱英了,改名叫了“沐英”,取自“永沐皇恩”之意,在云南的府邸也改成了“沐王府”,也就是后来的“木府”。
四、忠义传家,世代守护
其实朱英心里明白,朱元璋并不是简单的赐姓,这“沐”字背后的意义是他的告诫,让自己记着朱家的恩情,也记得自己该有的忠义。只是这番试探,对朱英来讲并没有什么影响。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远在云南的朱英得知消息,一连几日滴水未进,竟是因悲伤过度而咳血不止。又过了十年,京中再次传来噩耗,太子朱标离世,朱英急火攻心之下竟是卧病不起。
两个月后朱英离世,年仅48岁。朱元璋将朱英接回了京师厚葬,追谥其为“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朱英的身后事被朱元璋办得体体面面,他也给了这个养子应得的死后殊荣。只是这番体面背后,朱元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能对众多功臣下狠手的朱元璋却在得知朱英死讯之时悲痛难忍,将朱英接回了自己身边,也许他还是顾念着那份父子情份。
朱英死后,他的后代便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清军入关,云南丢失。朱英生前,一直以“忠义”教导后代,也正是这样的传世之道,让沐王府在300年后,即使明朝已然覆灭,却还是对朱家忠心耿耿。
清军入关之后,沐王府支持反清复明,仔细想想这个时候的沐王府和三百多年前的云南梁王何其相似,历史兜兜转转,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只是同样大势所趋,三百年前的梁王守不住云南,这时候的沐王府同样没有办法力挽狂澜。他们非但没有打退清军,反而丢了云南,无奈之下沐王爷不得不逃去了缅甸,沐王府的故事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五、总结
都说一时间的恻隐之心可能会在未来为你提供一把遮雨的伞,朱元璋的一时动容,让小乞丐有了名、有了家。建国后的一时动容,让大明王朝有了世代忠良的沐王府。朱英和朱元璋之间是君臣,也是父子,哪怕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也曾对朱英心软过,不然他为何会轻易相信朱英不会反,为何会在朱英死后急忙将他接回自己身边,只是皇帝的位置让他不能轻信旁人罢了。
不知道在被朱元璋怀疑之时,朱英是什么样的心情,但肯定是不好受的。那是自己奉若神明的父亲、君王,是给了自己一个家的恩人,他又如何会反?或许早在朱元璋将朱英带回家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已经有了除君臣之外更深的父子之情了,十多年的相处又如何会敌不过血脉?朱英的忠孝也一直都在为朱元璋扫清前进的荆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