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具种类繁多,更新换代也颇为频繁,许许多多曾经普及到家家都用的农具,也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在中国的大地上,170万年前就有了原始人类的活动,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既然人类开始了农耕时代,农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在用什么来耕种呢?
耒耜 读音:lěi sì
这件东西,很多人都见过,也是我们常见的古代农具之一。之所以说常见,并不是现代的农业仍然在使用,而是我们可以通过“大禹治水”认识这件农具。
在一些古代的壁画、插画,现代的雕塑、浮雕上的大禹治水,都可以看到大禹手里拿着一柄工具,那个东西就叫耒耜。
传说,耒耜是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犁,就是由耒耜发展而来的。
耒耜耒是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古诗词中,耒耜也是常客。
柳宗元《田家三首》: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耒耜》:耒耜见於易,圣人取风雷。
碌碡 读音:liù zhou
碌碡又叫“碌轴”,是一种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通常需搭配石碾作底盘)、碾平场地等。一直到近几十年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还曾大量使用。
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还都曾经使用过。只是,这个东西在各地的名字各不相同,有叫lv zhuai的,也有叫lu zhi、lu chi、lù dú的。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姚燮《赵文学裕熙招饮席上》:暮烟空阔海山凉,晚稻新屯碌碡场。
钱鎛 读音:jiǎn bó
这是两种农具,钱jiǎn作为农具,是钱的本意(是不是很意外),是指类似铁锹一类的农具。
而鎛bó,也是古代的一种常用农具,类似于现在的锄。
看图,这就是古代的布币,看形状像不像铲子之类的东西?所以它也叫铲币,钱鎛是农具,而它们与战国时期的各国钱币有极强的关联性。
乐雷发《咏史六首·陈胜吴广》:假号偷名只可怜,枉抛钱鎛弄戈鋋。
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六钱鎛》:诗称庤钱鎛,南亩兴农作。
田漏 读音:tián lòu
田漏是古时农家计时的器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计时,古代没有钟表,什么时候上工什么时候下工,要有东西来计时。
更漏是民间夜间计时的工具,田漏就是专用于农夫计时的工具。主要原理就是根据水流均匀,在容器里从一个刻度流到另一个刻度时间固定,所以可以用来计时。
梿枷 读音:lián jiā
梿枷在一个长木柄上装上一排木条或竹条,可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
梿枷是古代齐国人(山东半岛)发明的,到现在已经应用了有十几个世纪,可算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农具。
杵臼 读音:chǔ jiù
杵与臼也是两种不同的农具,只是它们是分体却合用的。舂是捣粮食去壳或粉碎的容器,杵就是捣粮食的工具。
张籍《太白老人》:春泉四面绕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
古代农具还有很多。
钁: 最早出现于商代,似镐的刨土工具,春秋战国时较多。
竹莜:翻土农具,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
銍:翻土农具,最早见于战国。
疀:挖土农具,即后来的锹。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翻土农具,始见于战国。
耨:锄草的农具,始见于秦代。
桔槔: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春秋时期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