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留学过程中,什么日子是最值得庆祝的?圣诞节只能排第二位,第一位那一定是咱们祖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记得我出国那年,国内大年三十当天是英国一个最平平无奇的周六,英国人没有任何的活动,没有任何庆祝,有的可能也是伯明翰或者伦敦华人街的游行演出。

我倒是想去凑一凑热闹,在异国他乡也感受下过节的温暖,但我谢菲村着实太远,所以只得作罢。

那天上午10点,我才懒洋洋起床,打开手机才发现家里的轰炸电话,赶紧给老妈打过去微信视频。

那个时候刚好是家里年夜饭的准备时间,老妈拿着手机,带着手机里的我在屋里走动。我们家那天都是集中起来,轮流在一家吃年夜饭,当时家里长辈亲戚们忙里忙外美食佳肴,堂姐表哥们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弟弟妹妹们拿着玩具你追我赶。

而我是今年唯一不在他们身边的成员,那一瞬间各种难受涌上心头,鼻子莫名其妙开始发酸。

一年之中什么时候最想家?那就是现在,但我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怕老妈看到也过不好这大年,便强装镇定给所有家人们拜了年,报了平安,说自己也可以体验不一样过年的乐趣,就挂掉了电话。

伤感之余,仪式感慢慢膨胀:年夜饭,我也要搞!

我一定也要有一个精彩的在英国过年经历,毕竟这可是多年以后饭桌上经久不衰的谈资。

我立马就下载了烹饪APP搜了下食谱,大概把菜单订了下来。

当时我们宿舍一共6个室友,2位本科生娃娃已经不知道去哪儿浪了,2位外国小伙伴可以约饭,但他们可能也不懂什么是年夜饭,就不急着打扰了,所以我就约着另一位西安的室友去中国超市挑食材。

中国超市倒是多出了不少中国传统过年装饰,很有节日的氛围。

选完食材,突然路过酒区,看到琳琅满目的酒种类,我突发奇想买瓶白酒,毕竟每年长辈逼着我喝白酒,这次没有人逼我了,但我却高兴不起来,突然觉得没有白酒就不像过节,没有酒就没有仪式感。

所以结账前,我直接拿了瓶大包装的泸州老窖蓝花瓷头国曲。国产的白酒在英国是真的贵,国内三百多块钱,在这里卖150磅(心在滴血),不过为了该死的仪式感,豁出去了。

后来,我花了几个小时在公共厨房和西安室友准备了伙食,也提前邀请了那两位外国室友来一起吃,一位泰国人,一位法国人。

八菜一汤,有酒有肉,中国人在英国的年夜饭便开始了。

这顿饭的重头戏,还是想让他们试一下国内的白酒。打开包装,瓷器的瓶身一下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法国人连连称赞:“葡萄酒为了防晒都用暗瓶子,你们直接用不透光的瓶子,聪明。”

泰国人的彩虹屁更是别出心裁:“中国人都用艺术品来装酒的吗?”

西安室友开玩笑说:“谁让我们是GDP第二大国呢,有钱吧,哈哈哈”

伴随聊天,大家杯子里都各满上了一杯白酒,同时我开始给他们科普这个白酒的由来:不同于葡萄酒里面葡萄的发酵或者威士忌的麦芽的蒸馏,中国的白酒是高粱、玉米、大麦的窖藏,这种同样要花很久的时间,但口感会和这些其他酒类完全不同。

说完,我举起酒杯,给他们说:“今天是中国人传统的除旧迎新的好日子,感谢他们到来和见证,让我们一饮而尽。”

等我说完这句话,连西安室友都听傻了,直接中文:“真的假的,干了?”

一句话还没说完,实在的法国人和泰国人就已经干了……

然而,一秒后,泰国人的咆哮声,法国人的脑袋砸桌声,立马响彻厨房。

为了不让他们以为我们在故意整他们,我和西安室友也赶紧干了,顿时从胃辣到喉,再上鼻腔,眼睛都刺激地睁不开。

闭眼中,脑子里浮想起和舅舅在大过年斗酒干杯的感觉,耳朵里似乎也响起了老妈在骂我们喝太多了,就是一刻,虽然辣上心头,但真的,一下有了过年的感觉。

等我睁开眼,泰国人已经拿起冰箱里的牛奶在喝,法国人还在缓,眉毛鼻子都快皱到一起,就差再来一段莎士比亚般的表达。

稍等片刻,泰国人终于说话了:“是不是中国人讨厌谁就用这个下毒?在哪里买的,我要去给我泰国圈子里面的损友喝?你们中国人爱喝这个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要不要带你去医院脑科检查检查?”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酒在国外卖这么贵,谁舍得拿来恶搞?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酒精打心底带来的刺痛且透彻,那的确是和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在一起喝。

缓了积分周,法国人皱在一起的脸也稍有放松,终于挤出一句话:“浓度太高了,有点像我化学课用的酒精,我觉得红酒温柔一点”

呵,愚蠢的法国人啊!

这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让我的老外室友们感受了一把中国的年夜饭,整场的话题就是酒:白酒、红酒、洋酒、啤酒,说了个遍,讨论优势劣势,讨论喝的方式和场合,讨论味道的前期中期后期。

泰国人也终于学会了如何慢慢喝白酒,至于法国人,人家已经自行掏出来红酒就餐喝(喝杂了,等着吐吧……)

各路酒类,各有优势,中国是着眼于世界的文明古国,酒在我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说各有各的品位,但应该发扬酒文化也是我们可以去做的事情。外国人不喜欢,主要是习惯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