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单独说《易经》第61卦《中孚》,这是一个很有趣,很特殊的卦。

本文目录:

(一)原文

(二)常见解读

(三)场景式解读

(四)“孚”的字频分析

(五)“孚”的字源分析

(六)引申阅读 汉语之双关

(七)动物凶猛

(八)结语

(一)原文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传》: 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传》: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传: 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传: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传:可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传:马匹亡,绝类上也。

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传: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传: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二)常见解读

孔子对“孚”的理解主要是“信”这个概念,孔子之后,孚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汉字:

《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杂卦》中孚,信也

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诗·大雅·下武》

成语:“深孚众望” 略等于 “不负众望”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舍象数求义理,沿孔子思路继续发挥:

“信立而后邦乃化也。柔在内而刚得中也,各当其所也。刚得中,则直而正,柔在内,则静而顺。说而以巽,则乖争不作。如此,则物无巧竞。敦实之行著,而笃信发乎其中矣"

王弼二十三岁英年早逝,距今近两千年,周易各种注疏,一直以这个年轻人的解释为扛把子。

何新:“孚通俘,俘获,得敌(六三)。孚卦外实而中虚,似空腹,又有坑陷之象...中孚-中复-中腹-中空...卦又像大离之形,故《归藏》此卦曰大明...离中需,像刳木为舟,故卦辞曰:利涉大川。”

可是我们还是有几个问题:

1. “泽上有风”与卦名《中孚》的相关性何在?

2.“中孚”为什么让孔子想到“君子以议狱缓死”?

3.“孚”解释为“俘”可以理解,然而“信”这个主题又是从何而来?

4.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动物?

总之,看不懂。

(三)场景式解读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此处先直接说结论,“中孚”就是“中浮”,依据就是上一篇万字长文说的“利涉大川”。()

既然易经主题是周军在牧野之战前过黄河一事, 我们也谈到,过黄河时没有桥的问题,如果不结冰,显然需要船。那么简单一点,每个人抱一根木头。这不就是“浮”吗?“孚”者,“浮”也。那么《中孚》之卦就简单了,直接对应《易经》主题,浮着过河。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发现鱼不见了,遁了,或者看到一种很怪的鱼,长的像猪,这是好事,不要紧张,抓紧过河,黄河里有很多鱼,勿少见多怪】

初九:虞吉,有

【发现蛇,很不爽,很不安】

九二: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黄河南岸有鹤在叫,小鹤宝宝也跟着叫,优美之极。我们带有上好的青铜酒爵,打完仗咱们好好喝一杯】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可能遇见敌人,战场瞬息万变,看情况决定该击鼓进军,还是偃旗息鼓;会有人哭泣,有人唱歌,打仗就是这样,没出过远门的孩子们,要坚强】

六四:月几望,匹亡,无咎。

【月圆之夜,马跑了,没事,走了这么远,过了黄河短兵相接,战马用不上】

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看见对岸有俘虏,捆得结实,考虑释放他们,为我所用】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鹤鸣于野,声闻于天,要警惕,牧野距朝歌还有一段距离,动静太大必然惊动商王,我们就不好偷袭了】

《中孚》文字风格已接近《诗经》,非常优美。若我们也写一个文艺一点的白话文解读,相比古人意境虽有天地之别,但好处是容易理解。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虞吉,有

九二: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四:月几望,匹亡,无咎。

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小鱼黄河游,战士乐悠悠,度过黄河去,革命定成功。

大蟒到身边,肝胆皆发颤;

鹤鸣于南岸,酒爵身上带,现在不能喝,战后共言欢;

击鼓又鸣金,军歌如哭嚎;

月儿大又圆,马儿不见了;

看见小俘虏,你们受苦了;

鹤鸣闻于天,我心亦忐忑,商王将知晓,大战要来到。

(四)“孚”的字频分析

以下究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是真知灼见,请读者自己把握。

首先, 《易经》是个整体,要单独了解一卦,必须从整体开始就有基本的认知。 在 中,我们统计《卦辞》后得出结论,《易经》核心主题是“利涉大川“, 而当时并未统计“孚”字。

这是因为“孚”太低调,太抽象,况且统不统计”孚“字并不影响”利涉大川“的分析,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新结论, “孚”也是一个高频词汇,高到和“利涉大川”完全呼应,相辅相成。

有攸往

13

9

利涉大川

8

有孚

6

见大人

4

4

3

西南

3

王假有庙

2

利建候

2

取女

2

2

东北

2

2

40

35

24

23

涉及”孚“和”利涉大川“的卦辞文字: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卦辞分词统计效果-字频

请注意:《易经》卦辞中,“利涉大川”出现8次,“孚”出现9次,其中“有孚”出现6次,“孚号”一次,“日月乃孚”一次,“中孚”出现于卦名

”孚“在卦辞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利涉大川””有孚“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大川“,和“大人”,”不利“,都为6次,并列第二

只是由于作者所使用的分词工具水平不高,不认为”中孚”是一个有意义的词,因此上图中未能体现。 (求推荐支持单字和可定制双字、多字的开源NLP框架)

若扩大统计范围为《易经》卦辞爻辞: ”孚“出现42次,”亨“出现47次。"孚"居然和出现最多的占卜结果“亨”不相上下。

《彖传》: "孚"出现9次,“大川”出现8次,依然是没有回避,也不多做解释的套路。但孔子点明了乘木舟虚也,这难道不是在暗示“浮”?

《象传》: "孚"出现16次,此处不多罗列,反正大家也看不懂,几千本解释易经的书,都是在抽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中心愿也。

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于嘉吉,位正中也。

壮于趾,其穷也。

(五)“孚”的字源分析

甲骨文中有“孚”和“俘”,但尚未发现“浮”,如果要表达“浮”的概念,大概率会用“孚”字。同时,如果我们看看下面最左的”孚”字,颇似一人抱一木头的形象,这不就是浮吗?在金文里出现了“浮”,旁边多了“水”(坎卦)的形象。

甲骨文 孚 / 孚 / 俘

金文 浮

问题来了,我们知道“孚”通“俘”,因此孔子在象传中说了“议狱缓死”的主题,现在又说“孚”通“浮”,哪个对呢?

我的看法是两种理解都对,因为孚/浮/俘三字同源,都来自”孚”,而孚字本身就包括两个意向

1. 人在水中抱木以“浮”

2. 人被控制失去自由

专业的甲骨文研究表明,商代经常出现俘虏逃跑的事情,搞得商王很烦,每次发生这种事故总要烧乌龟壳并记录一下。在那个年代,如果你发现河里“浮”了一个人,还抱根木头,好吧,这大概是个逃跑的俘虏

所以,“孚”字发明之时,可能天生就是个双关字,并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演化出“俘”和“浮”。后来,“孚”的本意反而被忘记变成了孔子说的“信”,又因为甲骨中“手下有子"的意向,被引申为爪覆其卵,演化出”孵化“之”孵“,一个对人约束的意向转化成一个保护鸟蛋的意向。

孚,卵孚也。《说文》

徐锴曰:“鸟抱,恒以爪覆其卵也。”

孚育(孵化)/孚乳(孵化生育)/孚化(孵化)/孚萌(孵育滋生)

(六)引申阅读 汉语之双关

总结一下,理解《中孚》卦为牧野之战前”中浮”于黄河之争渡场景,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孚”出现的高频,和“利涉大川”呼应;二是“孚”的甲骨分析,其双关特点可以弥合“浮”和“俘”的差异。

简单聊一下汉语的双关。作为地球上最先进的语言,汉语具有各个层次和维度的双关性:

1.汉字本意的双关:

源于字少而意多,比如这里说的“孚”。 另只举一例:“天”,天空之天/天灵盖之天。

2.词的双关

花毛一体: 花生与毛豆双拼,常见于北京小饭馆/一种高端连体秋裤

3.句子双关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我有好酒爵,咱么一起喝/ 我可以赏你一个爵位。

句子和词的双关,本质依然来自于汉字本身的演化。“爵”的本意是酒具,姬周得了天下,分封“公侯伯子男”各个“爵”位,“爵”就出现了引申意。当后人再提到“我有好爵”时,双关自然出现。因此汉语的真实意思需要结合时间等场景来理解。

4. 汉语最高级的双关,整篇文章,整个作品都有两个甚至多个意思。 比如红楼梦文字,几乎没有一句不双关。 从头到尾,既是儿女情长的言情故事,又是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 (详情可关注公众号圈外说红楼shuohonglou 的系列文章 )

汉字六书,象形和指示是基本造字办法,转注,假借,形声,会意其他四种都是在基本字基础上的组合造字。而这几种造字法。其实都可视为一种双关现象,一个新字"C"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因为它同时具有基本字"A"和"B"之特点,否则就无需发明,直接用A,B即可。关于汉字和汉语的双关,将另外专文叙述。

(七)动物凶猛

《中孚》卦中出现了五种动物,象征了不同的意象,按照出现的顺序简单列举一下: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虞吉,有

九二: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四:月几望,匹亡,无咎。

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鱼-虞-吉祥

它-蛇-危险,不祥

鹤-商王意象

燕-宴-喜庆 安详 孔子燕居

马-兵荒马乱

只单独说一下鹤,因为这里鹤象征着商王,理由有下:

1.商族以鸟为图腾,鹤是一种少见的大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子被人挤兑时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子说老子是龙,但没有人会说孔子是龙。

2.殷都朝歌,位于今河南淇县,隶属鹤壁市;

武王弟康叔封于卫,亦建都于朝歌,统治“殷商顽民”;而殷商上层被迁到宋国,很多卫国人不喜欢上层的异族统治,所以"卫鞅" 去秦国发展,成了“商鞅”;卫懿公有样学样,喜好养鹤,想必来自一个殷商古都的古老传统。

3. 翰音登于天,前人多解释为锦鸡,笔者则认为翰音来自前文的鸣鹤。翰,从“乾"从”羽”,“乾”为“天”,“羽”为“鸟”。翰音来自于飞天之鸟,若非凤凰,大概率就是前文之鹤,因为鹤有飞天之意向: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先秦佚诗》

“鹤鸣于野,声闻于天”

“宁为野中之双凫,不为云间之别鹤” 《鲍照.行路难》

(八)结语

《中孚》是第61卦,比较有趣的是,后面三卦分别是《小过》,《即济》和《未济》,粗看起来都是过河的事,而且像是倒叙的写法。那么过河之后的打仗,以及寻找商王的场景必然在61卦之前出现,究竟是那一卦,下次再聊,我只能说,藏得很深。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

先夏历史原创作品 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