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释涣

(二) 涣有丘

(三)涣王居

(四)涣其机/涣其躬

(五)涣其群

(六)涣汗其大号/涣其血

(七) 帝都大三居

(八)释“其”

(九)甲骨神谕

(十) 结语

(一) 释涣

《涣》下坎上巽,有风行水上、水上有木之象。顺风顺水,利涉大川,应该算好卦,传统解读多联系到离散,涣散,为凶卦 。本篇不论凶吉,只看主题,我们会看到《涣》指向明确,内容丰富,意味深长。

《易经 涣》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 涣奔其机 ,悔亡。

六三: 涣其躬 ,无悔。

六四: 涣其群 ,元吉。 涣有丘 ,匪夷所思。

九五: 涣汗其大号 , 涣王居 ,无咎。

上九: 涣其血 ,去逖出,无咎。

《彖传 涣》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序卦》

《兑》者,说也。说而后之,故受之以《涣》。

《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杂卦》:《涣》,离

前三篇有四个结论:

甲:《易经》主题是利涉大川,武王孟津渡河;

乙:“涉大川”的方式为《中孚》,中浮渡河,乘木有功也。

丙:“涉大川”之缘由为王乃在中也,帝辛在朝歌;

丁:“涉大川”之后的标志性事件是王假有庙,周王降国庙。

《易经》卦辞中,王假有庙仅见于《涣》和《萃》两卦不言而喻,《涣》卦主题正是“利涉大川”、牧野之战、“王假有庙”之后,武王对朝歌城的各种“更换”,殷商首都旧上层建筑的各种“涣散”,最终天下秩序“焕然一新”。城头变换大王旗。

显然,这个结论和《易传》并不冲突,只是更明确,更容易证伪,因此也更有价值。

在王假有庙的宏大叙事背景下,革命的具体工作要逐一开展,七个要换的对象:”机/躬/群/丘/汗/居/血“,见上文蓝色字体。

动作

限定词

对象

(二)涣有丘

在 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证明有就是国,因此有丘为国丘

丘是上古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字书《尔雅》对丘的分类达到50种,详细到今人不可理喻的程度,若不重要,何必如此?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绝高为之京......陈有宛丘,晋有潜丘,淮南有州黎丘,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丘理解为山时,可大可小,小者如魁父之丘,大者如昆仑之丘。

上古时期建都于山丘,可避鸿水猛兽,帝王死后埋葬于高地,因此丘也作为古都、坟墓和废墟:如帝丘濮阳;商丘;夏代帝杼自原迁于老丘

孔子之后避讳丘字,国人少言丘,多说山。

丘是山的灵魂,山上有丘,称之为岳。

台湾省歌手李宗盛:”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没有丘字,如何表达这个中年男人的闷骚?

说了这么多丘,到底哪个是《涣》之国丘? 国丘,一国之丘,必是首都标志性建筑,特点是高。我想到的是纣王自焚的鹿台。或者抽象一点,是最高最神秘,三成之昆仑丘

“涣有丘,匪夷所思”:把国丘换了,断了这帮东夷食人族的念想。

可以从武周神都洛阳之明堂,今日帝都北京之天坛,圜丘 来理解国丘 。

洛阳明堂

(三)涣王居

居通屋,部首为尸。虽然今人谓“居室”,但“居&屋”与“宫&室”明显含义不同。

“尸”,甲骨文中为一人侧卧之形象。古礼在祭祀先人时,由长子长孙躺在某处,扮演逝去先人去接受众人祭拜,这个行为艺术叫做“尸”,也就是“躺尸”。

“居”和“屋”的作用更接近于祭坛,并非宫、室等居住场所。

《涣》卦中更换之七个对象,5个用”其“,一个用”有“,一个用”王“,”王居“通”王屋“。

甲骨中有居,屋字出现较晚,甲骨、金文中未见。

下为<甲骨居><大篆屋>

王屋,见于各古代典籍,自古号称黄帝祭天之山,山有三重,恰好对应《尔雅》昆仑丘之描述,其极顶四方壁立,自古称天坛。民俗学家吴晓东在《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一书中首先提出,《山海经》之海经和荒经文本是祭祀文字,祭坛,也即中心观象台,位置在济源市西部山区(王屋山区),析城山西部的黑龙山可能对应昆仑之虚。

《先夏历史研究与评论.山海经探秘》一书认为,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山区的析城山、王屋山、鳌背山正是《山海经》中的“帝之下都”,“观象台”(天下之中)和“昆仑”的原型,并特意指出“昆仑”在“帝之下都”的西南向属性。

如此说来,这个所谓的”王居“和上面的”有丘“,原来都和”昆仑“有关!

(四)涣其机/涣其躬

”机“为“家”的假借,而”家宫室“属性接近,都有宝盖头之部首,表示屋檐之下,遮风挡雨,可以居住。

从字源上讲,屋檐下有”豕“即”亥猪“,就代表家。我怀疑亥猪之亥,正是商先公“王亥"之亥。由此,家的本质未必是房檐下有猪,而是房檐下供奉着王亥的神位。

商先公中,只有亥称王,因此为王亥,商人子姓,为商王子亥,或殷王子亥。王子亥,就是《山海经.海内北经》躺尸的”王子夜“,还是不在里好好呆着,出现于《旅》卦中的鸟焚其巢,丧牛于易的男主角。王国维正是通过甲骨王亥的分析,证明了商代帝系的真实性,也证明了《易经》、《山海经》,《楚辞》,《史记》记录所言不虚。

“躬”通“宫”,见上图。宫室是王的家。事必躬亲,躬耕,罪在朕躬,都表达了一个明确而现实的指向,王本人,而不是王的先人或者王所信仰的上帝或神灵。

(五)涣其群

群,群众,群姓,社群。

《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

群姓可理解为百家姓,不属于王族但和王族关系亲密,属于贵族。

可以从社的角度理解群。

社,首先为祭祀场所,从示从土,祭祀对象为土地。

北京社稷坛,祭祀对象为地,顺便捎上周祖后稷;左祖右社;天子坐明堂,君王守社稷。

其次,不同于”庙“和”宫“,”社“是一个公共属性的集会场所。

“社会”:在"社”这个地方聚会,奔者不禁,自由恋爱,场面火爆。

《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说的都是“社会”上那点事。《左传》:庄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不可。

(六)涣汗其大号/涣其血

我怀疑这句话的全文应该是:换其汗,其大号,卦辞可能是一种精简语法,可少刻一字。

换的对象不再是建筑,而是涉及到个人的血和汗,还有大号(大嚎),细思极恐,纣王真的是自焚而死吗?

(七) 帝都大三居

按照建筑的功能和产权属性,可以把以上所列 机躬居群丘 分为四类:

说明一下,私有是指王私有,国有,并非庶民所有,草民别想多了。

韩非子: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请注意公/允/私/三字之形,私字右侧正是自环之蛇形,就是它;公、允二字都是对私的取反,一在上反,一在下反。

扩展一下范围,做一个更通用的表格。

《先夏历史研究与评论.山海经探秘》昆仑系列中考证之“帝之下都”,“昆仑”,和“天下之中”分别是析城山、鳌背山和王屋山。

朝歌城内,王的豪华大三居,莫非是一个自古以来的先夏传统?

注1:从地理上讲,王屋山北侧的析城山确实适合居住,为喀斯特地貌,亚高山草甸,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地下水和溶洞,有圣王坪。而王屋山主峰天坛四方壁立,一山独尊,视野极好,适合做观星台。鳌背山在析城西南向,天坛顶西向,至今交通不便。

注2:以上表格请勿过于认真,尤其是方位问题,周公之后,虞夏商三代古制早已失传,历代也多有变化。如北京太庙在东不在西,今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在西不在南,今为中山公园。

(八)释“其”

七个对象前的限定词,分别是”其“,”有“,”王“。”有“和“王”见前文链接,本篇释仅“其”。

”其“,第三人称,今日汉语“我你他”之”他“,在《易经》文字中为“吾尔其”。《中孚》:“吾与尔靡之”。

词语“其他”也说明了”其“就是”他",而他/她/它,来源于蛇。上古时期,蛇是一个无所不在充满危险的存在,交谈双方意识中最早的第三者,指的就是蛇。

亚当、夏娃,和蛇也是伊甸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我总觉得这个概念属于东学西渐,此处不再深究。本文的观点是,这个”其“所指的第三者,正是商王帝辛。

亚当和夏娃说话时,”它“指那条蛇;文王和武王对话时,其(他)也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充满危险的、需要提防的存在,“他”者舍帝辛为谁?难道还能是周公?

其-他-蛇-私,结合上文私/公/允三个字再理解,还是帝辛。

关于”其“和商王的关系,还需要注意和商王有关的”箕子“和”淇水“,东夷。

《易经.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水经注》:沵水,东合夷水,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

朝歌城位于淇水河畔;

对姬周而言,殷商恰为东夷之人。

其-淇-箕-夷,这里面的关系将在《明夷》卦做深入解读。《涣》说革命, 《 明 夷》 卦讲 命运。

(九) 甲骨神谕

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把脑子清空一下,做一个拆字游戏。

1.首先从字形上看,“涣”从“奂”从”水“;

2.甲骨、金文未见“奂”字,今字“奂”从“央”从“刀”。下面着重分析央字。

3.央”甲骨文来源于”天“多了一个很头大的符号。这个符号为门,口朝上开,是为“天门”。以下为<甲骨央>和<甲骨天>

《说文解字》:央,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

(其实应为天在门之内,如上图)

古人认为天上有门,天门关闭,星辰隐没。

夜未央,从天球旋转的角度来界定时刻,未旋转至中间位置。

结论:央为天门,且这个门开在天中,央就是中天。

4.央“的内涵又包括”中“和“人”,缺一不可

伊人宛在水中央,石头、动物不能这么说;

中国央央大国,关键在于人多;

王在中也,地理之中的洛阳,也只在东周天子驾到,才算中央 。

5. 合并3/4,央古字从天从门,侧重于上天,今字从中从人,侧重于天下。

央:天---门---中---人,为上帝,为天子,为王。

历史在发展,观念在进步,神性减少,理性增多。500年过去了,汉字变了,上帝也变了,逐渐从天门中人降临于地上的天下之中,改叫天子。住在洛阳;到了孔子的时代,大家其实都已经不把天子当回事了。

又:王屋山在道教里为天下第一洞天,民间都说山里有洞,却不曾听说谁进去过。 洞天,天洞,天门,正是甲骨央字。

中天之下,天门洞开,天下之中,一山独尊,信否?

总结一下拆字逻辑链:

涣----奂--- 央 + 刀 (今字)

央----天 + 门 (甲骨字形)

央----中 + 人 (今字形意)

央----中 + 天 (央字古意)

央----天门中人----天子----王

因此,《涣》就是对天子动刀

《史记.周本纪》记载:...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

(十) 结语

本文用三种方式解读《涣》,殊途同归。一是逻辑,二是考据,三是直觉。

逻辑部分,从利涉大川的背景解释《涣》的主题,逻辑部分从总体看个卦;

考据部分,从七个对象来理解涣的具体内容;

直觉部分,为文字游戏,汉字因义构型,确为神谕,是讲道理的高级文字,某球上蝎子粑粑独一份。我们只看卦名,居然也参透天机。

涣:奂---央---天---中,奂央天中,中央换天,正是《易》的主题。

以著名诗人的话结束本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先夏历史 原创作品 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