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西安市高陵区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关于灰堆坡的传说,单从灰堆坡三个字就可以窥探出这个看起来普通的村庄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当地老百姓诉说,从小就听长辈说灰堆坡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中“焚书”之地。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焚书坑儒中的焚书与坑儒是两回事,不可混谈。
焚书的背景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在渭南市临渭区的东南郊,育红中学的西侧,沋河东岸的台地也有一个灰堆村,矗立着一座覆斗形的土堆焚书台遗址。据说这里是焚书之地,但是具体是不是焚书之地还有待考证。
与临渭区灰堆村同名的还有西安市高陵区的灰堆坡村,据说这里也是秦始皇焚书之处。灰堆坡村名的由来与就焚书息息相关。
为了写这篇文章,小编亲自来到了高陵区灰堆坡村,与当地老人交谈,了解灰堆坡村的过往历史。
下午赶着夕落前探寻到了灰堆坡村的文保碑,文保碑上面写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灰堆坡遗址。
关于灰堆坡村的历史——仰韶文化遗址。
田地里的文保碑后面的简介上面写着,灰堆坡遗址,位于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南,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遗址,距今6000年历史。 灰堆坡遗址位于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南田野里。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年。
灰堆坡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遗址内分布有灰层、灰坑,居住面和墓葬,文化层极其深厚,高达5米左右。近些年来,群众在农耕时不时发现大量的尸骨残骸和各种造型的器物。它们分别为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夹沙红陶等,器物造型以钵、罐、葫芦瓶为主,纹饰以绳纹、彩绘纹和附加堆纹居多。
该遗址2008年3月15日公布为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文保碑的简介后,原来明白了这里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而并非秦始皇焚书遗址的文保碑。
根据与老人的交谈,我们了解到老人之前是灰堆坡遗址的看护人,因为年近七旬,再加上生了病,就把看护遗址的重任交给了年轻人。
根据老人描述,仰韶文化的遗址是当年挖渠时发现的,出土了很多瓦罐首饰,人骨拉了好几车。文保碑的侧面有一条沟渠,顺着沟渠往东走几十米的到了遗址区域。
在之前出现了很多盗墓的情况,看来遗址保护的工作还是很艰巨的。
据说在几年前有一伙盗墓贼,晚上打着手电筒盗墓,被周边村民发现了,报警之后在外围的几人被警察抓住了,但是盗洞里面的一个盗墓者喊了几个小时就是不肯出来,最后点燃了麦秸秆用烟熏,才把盗墓者给熏了出来。
关于灰堆坡村的历史二——秦始皇焚书之地。(有待考证)
在听完了仰韶文化遗址的故事之后,我们询问了老人关于焚书的事。
老人虽然说起话来不是特别利索,但是对于焚书之事很是了解。
具老人描述,在东边的田地里有一处凸起的高台,占地好几十亩。是因为当时焚书之后,被燃烧的书化成了灰,灰堆起来成了坡,所以就有了此处高台,有了灰堆坡的村名。
在遗迹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个村子名叫点纸头,是因为当时焚书之时的点火处,所以就有了点纸头的村名。
东南方向有个小村庄叫水泼村,是因为书点燃后半边天都被烧红了,村民们都在用水泼火,所以就有了水泼村。
在东边有个村庄叫香王村,是当时烧香祭拜的地方。
东北方向有个北来村,是因为当时烧书时场面很是震撼,过往和周边村子的人都跑来了,聚集在一起观看,所以就有了北来村。
所以根据民间千百年的流传,与这些有意思的地名不谋而合都指向了这里极大可能就是焚书之处。
关于灰堆坡村的历史三——后秦皇帝姚苌的埋骨之地。(有待考证)
原陵:位于通远镇灰堆坡村西南高仰田地里。十六国时期后秦皇帝姚苌的陵墓。姚苌(330~393),羌族首顾,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被前秦苻坚所败。白雀三年(386)称帝,国号大秦,建都长安。公元393年崩于位。墓以积灰为之,方一里。封土已夷平。
关于灰堆坡其四——明代隐士合葬墓
2008年在灰堆坡发掘出一明代洪武年间双石室合葬墓。考古专家称保存完整的双石室合葬墓在陕西关中地区十分少见。
这一合葬墓是灰堆坡村村民在取土时偶然发现的,南侧被打开的墓道上露出一个用石条砌合而成的墓门,墓门上雕刻着太阳、火焰等造型精美的图案。东西两个墓门结构一致,墓门上方用砖块砌起一个高约1米,东西长约3米的围墙。墓室坐北朝南,里面摆放着两个并列的拱形石棺。根据墓志来看,这个合葬墓属于明代洪武年间,仍然保存完好,没有被盗掘过。墓主人应是在乡间有名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人士。
灰堆坡一个看起来很是普通的村庄,但众多的传说给这片村庄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普通的村庄不在普通。也期待日后更多专业人士的考证与发现,最后愿老人健康平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