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讴歌牧场、田园和领袖。 《牧歌集》

在这次那不勒斯的旅行之前,我照例先在网上做了做功课。欧洲大陆曾经是世界的中心,那些曾在人类历史上光辉闪耀的人物几乎80%都来自这里,所以每次在欧洲旅行,我都会有种莫名的兴奋。

墓地除了本身的静谧令人着迷,和那些已逝的“人类群星”隔着时空相见的感觉,同样让我欲罢不能。

而这回来那不勒斯,主要就是为了这位意大利,罗马帝国,甚至于整个欧洲历史上最知名的诗人之一:维吉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特别有文学造 诣的人。 去年去巴黎的几个墓地旅行时,那些只记得住名字却完全没读过作品的几位文豪的墓实在是把我折磨得不轻。 这一回看到维吉尔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却觉得很耳熟。

这种熟悉的感觉,就像是我已经通晓了他的故事,甚至参与过他的人生...

后来我才发现,我认识的维吉尔,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鬼泣》使用了大量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字,主角但丁是《神曲》的作者,游戏中维吉尔的儿子尼禄,是臭名昭著的嗜血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实中的维吉尔,是罗马最负盛名的田园诗人。维吉尔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但是他的父亲依然让他好好读书,最终完成了相当于大学本科的教育。

也正因此,在维吉尔开始写诗时,大量的田园元素融入其中。《牧歌集》是拉丁文著作,但是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中文译者的翻译水平。我自己试着读了几章,那种蕴藏在文字中的力量简直要直接穿透纸面直击心脏。

看啊,耕牛已背负铧犁回转家园,奄奄欲沉的落日投下双倍的阴影。可是情欲仍旧将我煎熬——情之为物,谁能拘管? 《牧歌集》

对维吉尔有了一些了解以后,我也对参观墓地这件事更上心了。维吉尔墓在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旁边就是火车站,周围全是正在修路的施工车辆。但走进这个小花园,那种墓地熟悉的静谧感立马就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面嘈杂的车流声就像被调到了静音,同时放大了花草间窸窸窣窣的生灵对谈。刚刚二月,会叫的虫子应该还没有开始放肆,但望着眼前的绿植,总感觉耳边回荡着它们的低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室高高地坐落在花园的最高处,要爬一段陡峭的石梯才能抵达。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因为他喜欢把自己埋在高处,还是那里其实才是两千年前的地面,而现在这座城市的真实土地,其实是曾经的地下世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千年实在太长了,一个两千年前的伟人,会成为无数后来的伟人心中的伟人。1200年后的但丁视维吉尔为老师,1300年后的薄伽丘研究他的生平,1500年后的莎士比亚深受他的作品影响。即使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视他的作品为圭臬,感叹语言竟然还能这么写,情绪竟然真的可以被语言释放。

光华烂兮,纠缦缦兮,达夫尼斯,遨游天畔。云霓周流乎足下,星辰熠耀于目前。林莽田畴,山神牧人,偕同德吕亚众仙,躬逢盛事,万众腾欢。 《牧歌集》

维吉尔的墓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出当时应该有很多神秘学的考量,但是时间冲刷掉了一切,现在看上去就是个空空的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片区域似乎还是一个考古遗址,旁边有很多还在勘探的洞穴,也可能曾经是开放空间,但是被两千年的灰尘埋成了洞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吉尔生活在曼图亚,当时屋大维占领了这片地方,并把他家的农田和房屋分给了手下的士兵。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写出了《牧歌集》。

我对诗歌一直不太感冒,中国的古诗至少还朗朗上口平仄押韵,外文诗拿英语读总感觉没有意境,翻译成中文又觉得不够贴合。但这次,我自己试着读了读《牧歌集》,感觉似乎真的可以被带入到那个两千年前的田园牧歌社会。

八方之土可化育万物。 膏壤无患于耒耨(nou4),嘉实当不加钞镰,健壮的农夫将卸除耕牛肩负的犁轭。 《牧歌集》

即使社会动荡,眼前的景象也不会变得可憎,即使生命消逝,也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走出墓室,我也可以看看这座虽已千变万化,但依旧美丽的城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这样的地 方 ,真的很难不心生浪漫情怀啊!

啊,美少年,切勿以容色自矜。素白的女贞花纷纷凋谢,青碧的越橘果正堪采撷! 《牧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