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名人简介
鲁迅,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才。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教育家。他在
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而且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在世界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
创作故事
人生经历
鲁迅在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官宦家庭,11岁在三味书屋读书,遗憾的是,第二年他的祖父周介孚就因为科考入狱,接着父亲重病,家道中落,全家避难下乡,受人冷眼。很快三年后,鲁迅15岁这年,父亲病逝,或许是需要寻找一个发泄口,他开始写日记。17岁的鲁迅还在江南水师上过学,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把周樟寿改名为周树人。18岁的时候,他还去江南陆师学堂学了开矿,他在学习期间的爱好是读书和骑马(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三年后,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接着就公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待到第二年就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他先从弘文学院结业,接着又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学习,后来在课间时看了“日俄战争教育片”后,就决定弃医从文,后来从事文艺译著工作,还师从过章太炎先生,后来笔缀不停,企图用笔下文学唤醒国人的思想,也曾经是“光复会”的会员,1918年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同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92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来又先后创作了《呐喊》、《记念刘和珍君》、《彷徨》等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1928年他参加了中国革命互济会,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几年后,战乱后,开始避难。 晚年旧病复发,死于胃疾。
感情经历
鲁迅的一生出现过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在日留学时,因为母亲装病,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鲁迅与朱安二人没有感情,受到封建压制,不得不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朱安非常传统,即使鲁迅劝过她,另觅良人和解除束缚,但是由于思想固化,没有结果。朱安在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她和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一直是照料着鲁迅母亲的生活。另外一个是许广平,她曾经是鲁迅的学生,后来发展成恋人,二人育有一子名为周海婴。
特别事迹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设计校徽的大学。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面请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主体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图案是篆体的“北大”两字为主体,上下排列,左右对称,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下面的“大”字则构成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样就形成了“三人成众”的三个人形图案,也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的理念。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在1927年9月,鲁迅曾经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的拒绝信中提及到的“还欠努力”、“长中国人的虚荣心”和‘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可以看出鲁迅保持着自己的理性,也具有谦卑和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整体上还存在着差距。
鲁迅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
在我国国内有超过11处鲁迅纪念场所,包括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故居、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故居、鲁迅墓、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故居等。
作品欣赏
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呐喊》中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描述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了社会旧貌也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彷徨》中有《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表达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一共8篇,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象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杂文集:《鲁迅全集》
《鲁迅全集》是鲁迅去世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的,后来又补充,包括《坟》、《热风》和《二心集》等多篇杂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个人回忆录,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真实记录了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散文诗合集:《野草》里面有《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希望》和《雪》等散文诗。主要描写北洋军阀当道的社会状态,批判和剖析了国民劣根,也涵盖了生死、爱恨、梦醒、仇友、光明黑暗等主题。
书信合集:《两地书》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记录。
其他作品:《鲁迅书简》和《鲁迅日记》等,主要为许广平整理。
翻译作品:《壁下译丛》、《小约翰》、《药用植物及其它》、《现代日本小说集》、《近代美术史潮论》、《地底旅行》等多部作品,因为鲁迅精通白话文、日语、德语和俄语,并且学习过开矿、医学等领域,所以在许多文学、医学和艺术领域的外国书籍有翻译研究。
鲁迅代表的是那个年代的新文化先驱。他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大部分停留的记忆也许是教材里面的人物。我们会记得三味书屋里的“早”,也会记得瓜田里的少年闰土,还有刘和珍是真的勇士,祥林嫂备受封建思想压迫,迂腐麻木的文人孔乙己等等,即使有些文章在建议下删减,但是鲁迅的文学地位和民族之魂不容质疑。
“鲁迅体”其实也是面对某些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和病态部分时,我们的一种反抗。真的勇士依然存在,少了一个周树人,会有千千万万个鲁迅。正是有鲁迅的存在,才有这个社会的未来。敢于发声,敢于突破才有机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