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惨案”两个字,不由得总会让人联想到里面充满的血与冤,被无故夺去生命的无辜人群。

今天我们要说的“重庆较场口隧道防空洞惨案”,也是一段读后令人浑身发怵的历史。

众所周知,自1931年日寇完全占领东北之后,他们犹如嗜血的豺狼,野心迅速膨胀,想实现其“蚂蚁吞大象”的梦想,妄想凭借着百万军队,将我中华大地完全占为己有。

自193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往重庆后,日本人就将目光盯到了这座地处西南腹地的长江之城。

只是由于中国军人无畏地抵抗,日寇的进攻受到迟滞,他们的陆军无法踏上这片区域。于是日寇自1938年2月起,至1943年8月止,在长达五年半的时间里,对重庆进行多频次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前前后后,仅被炸死的百姓就达11890人,伤者达14400人,至于财产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刘峙为司令,并且修建了一些防空洞。

1940年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防空洞竟多达1865处之多,可容纳45万余人,但是由于市区内的可利用空间、区域受到限制,导致市区,特别是繁华闹市地区的防空洞数量并不多,这也为后来的惨案埋下了隐患。

并且国民党的腐败与特权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防空洞的建设:高官显贵、资本家用的防空洞空间非常大,各类生活设施齐全,有的甚至还修建有棋牌室、娱乐厅,而给普通民众修建的防空洞却是另外一副模样:空间狭小,拥挤不堪,通风、排水条件很差,电灯覆盖率非常低,大部分只能靠煤油灯取亮。

最为致命的是通风设备破旧,无法满足大规模人群的需要,这也为后来的惨案埋下了第二个隐患。

这些情况,底下的技术人员非常清楚,基层官员非常清楚,重庆市长也非常清楚,防空司令刘峙也清楚,可就是没有人去重视,去改进,“唯上为上,轻视民众”,这种顽疾已经渗入到这个政府的方方面面。

终于,悲剧发生了。

1941年6月5日傍晚六点多,日寇再次出动24架飞机,对重庆进行新一轮持续时间很长地“疲劳轰炸”。当防空警报“呜呜呜”地拉响时,敌人的飞机基本上已经飞到城市上空了。

街上的民众顿时乱成一团,纷纷就近跑进较场口的“大隧道防空洞”内躲避轰炸。这座防空洞长2.5公里,修了近三年,刚刚竣工就派上了用场,这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可问题是正因为它才建成,并未进行后期的改进、验收,存在的问题都是致命的,诸如出口问题,通风问题。

较场口防空洞深入地下10米,高度与宽度分别都是2米左右,开有3个洞口,分别为“十八梯洞口”、“石灰市洞口”、“演武厅洞口”,每个洞口设有木栅栏门,木质十分坚硬。

较场口防空洞在设计建造时,标准是能够容纳5000人左右,可是6月5日傍晚的敌机轰炸,来得有点突然,防空洞很快涌进上万人。

因为前几警报响起后,市中心上空没有出现敌机,而是在城边徘徊了几圈就飞走了。没有想到那是敌人采取的阴谋诡计,目的就是让人们都麻痹起来,再冷不丁来一下,提升命中率。

上万人进入洞内,远超较场口防空洞的承载能力,本来这处防空洞就阴暗潮湿,通风口小,挤满人之后,空气很快变得稀薄起来,使里面的人无法正常呼吸,时间一长,每个人都是一身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寇对重庆的这一轮轰炸,也比以往持续时间更长。防空洞里的温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呼吸逐渐困难起来,民众开始躁动不安,纷纷要求门外的执勤人员打开洞口,让大家出去透透气。

此时洞外的日本飞机还在天空盘旋,防空警戒还没有解除,而负责看守洞口的执勤人员又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所以断然拒绝了民众的要求。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时间逼近十个小时,防空警戒还没有解除,洞口的执勤者还是无动于衷。防空洞内则犹如蒸笼一样,已经令民众喘不上气来,人们突然不顾一切地冲向洞口。

人挤人,人踩人的惨剧发生了,谁都希望能够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几乎是一瞬间的功夫,洞口就挤满了人,呼喊声、哭泣声、叫骂声、撕扯声、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防空洞乱套了。

潮涌至洞口的人,造成洞口严重堵塞,本来洞内的空气就已经很稀薄了,洞口被堵后,洞内更加憋闷,后面的人就更加拼命地向洞口继续拥挤,站在最前面的人被活活挤死在栅栏门上,而在拥挤的过程中,有的人倒下就无法站起来,被蜂拥而来的人踩死。

惨剧发生后,国民政府、防空司令部都陆续接到了情况报告,但由于轰炸还没有结束,所以竟没有相应的官员到现场去解决问题,而是任由事态进一步恶化,没有采取丝毫疏散措施。

当天深夜,轰炸终于停止了,当救援队伍赶到现场后,打开较场口防空洞的栅栏门时,里面的惨烈景象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倍感震惊:洞内尸体层层叠叠,三个洞口以十八梯洞口死亡人数最多。

由于死尸太多,从洞内抬出来的尸体由数十辆车昼夜不停地拉至朝天门码头,再用50条船运至黑石子地区埋葬,前后共耗时5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的一些街道不少店面从此再无人打开营业,人员伤亡之惨重可见一斑。两天之后,也就是6月7日,为了回应社会上关于“较场口隧道防空洞惨案遇难人数”的疑问,防空司令部公布死亡人数为461人,却立即招致严厉的批评浪潮。许多死者家属组织起来,到市府及防空司令部门前请愿,要求公布死亡人数的真实数字。

如果按照家属们汇总的亡者登记名单,死亡人数应超过7200人。

五天后,6月12日,市府再次公布死亡人数为644人。悠悠众口更加猛烈地批评政府瞒报死亡人数,并要求公审防空司令部司令刘峙,查办他的渎职行为。

害怕民众情绪失控做出进一步过激的行动,为了缓和局势,蒋介石特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参政会主席张伯苓、参议长康心如等组成“审查委员会”,严查事件真相。

就在善良的人们都认为刘峙要受到严惩时,吴铁城却玩起了鬼把戏:他明确告诉刘峙,公布的死亡人数绝不能超过一千人,否则将极大损害国府在盟国和民众心中的形象,并且专门设计了记者、市民可能提到问题,然后帮助刘峙设计好应答的台词。

最后在吴铁城的周旋帮助下,刘峙在所谓的“公审大会”上顺利过关,仅仅是被撤职而已。

随后吴铁城向蒋介石递交了《审查报告》,称此次惨案共计死亡992人,重伤151人,遂成官方铁定的结论。

一场造成重大伤亡的惨案,在国府各级官员的“有力配合下”,成为了广大民众心中仍然严重存疑却无处去申诉的悬案。

国府自以为能够通过“神操作”,把民众当成三岁小孩子去哄骗,却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失去了民心而不自知。